第3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
首先趕到的是博兼,他現在是趙武的“小豎”,就是擦皮鞋、磨刀、洗馬、備鞍、捧劍、遞弓袋的小侍從,品級比一般小卒高一點,又略低於武士的小士官。如今晉軍要動身了,他負責的徵兵活動依舊沒結束,博兼趕緊回報:“主,博野之地貧瘠,雖然男丁們踴躍報名,但我們只篩選出兩名合格武卒,另有十多名剛成年的男丁被選入城邑軍(巡警隊)……”
趙武一擺手:“行了,你的工作完成了,剩下的讓齊策接手。策,等女齊來了,你配合他建立當地行政機構……對了,棘蒲之戰我消耗了許多物資,隨軍商人為此奉獻許多,如今,既然匠麗氏可以以輸送物資成為士族,我家商人也可以。你跟女齊說,比照匠麗氏的先例,賞賜棘蒲之戰奉獻鋸盤,彈簧,以及其他物資的商人,用封地賞賜。本地我給你留下一個騎兵旅駐防,雖然兵少了點,但商人們不缺隨行護衛,把他們封在此處,蒐羅一下他們的護衛隊,足夠進行警戒了。”
齊策微笑著回答:“主上這麼說,女齊一定不吝嗇封賞。他還要靠商人們的護衛,維持當地治安,不是嗎?”
於是,趙武沒有等到女齊的到來,便帶領全軍撲向了恆山……女齊之所以在路上耽誤了,是因為鄭國又出現變故。不久前,在內亂中失敗被迫出逃的鄭國正卿良宵(伯有),走在逃往許國的路上越想越不甘心,他轉回身去,秘密潛入鄭國都城尋機報仇,於是,良氏、駟氏兩家就在鄭國國都新鄭城內血戰起來,雙方相持不下,各自呼朋喚友幫忙。雙方後來求到子產(國氏)門下,子產對雙方使者哀嘆:“兄弟之間居然鬧到這個地步,我支援上天保估的一方。”
於是,子產嚴守中立,良氏,駟氏在新鄭城混戰十餘天,良宵(伯有)戰敗,被殺死在羊肆(販羊的集市),無人過問。子產親自給良宵穿衣,枕著他的大腿痛哭一場,併為被殺的良氏家族人員一起收屍,並安葬於鄭國的貴族墓地。駟氏聽到這訊息大怒,欲攻國氏(子產),被執政子皮(罕氏,又名罕皮、罕虎)呵止,但子產聽到這訊息,不願與兄弟自相殘殺 立刻收拾行李打算出逃晉國……
第三百一十五章 萬事無恆常
這次內亂,整個鄭國混亂不堪,人心離散。良、駟兩家第一次爭鬥之後,子產就想出走,被子皮(罕虎)勸阻,第二次又面臨被攻擊的危險,他真決心出逃了,但還沒出門,就被子皮攔下。子產的事不是唯一,當月,另一位賢臣遊吉(子大叔)從晉國“聘問”返回,途中聽說國內發生火併,馬上準備流亡晉國,他走到酸棗(在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被駟帶追上並勸回。
內亂與外患往往如影隨形,良氏被滅後,良霄的死黨,鄭國司馬(國防部長)羽頡(羽氏)出奔晉國,晉國執政府任命其為任(今河北省任縣東南)大夫。自此,他成為中國任姓始祖。任羽頡時時醞釀報仇,就任任大夫後,他獻上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攻擊鄭國,討伐鄭國的不恭。
此建議當即被執政府駁回,恰好此時,早先出逃的鄭國大夫樂成,奉趙武的召喚準備動身前往河間,任羽頡馬上要求樂成帶他同行。他要面見趙武,請求伐鄭。樂成是衝趙武而來晉國的,他現在是趙氏家臣而不是晉臣。任羽頡丟下現任官職,一心想趕到河間,這讓執政府很惱火,於是,執政府透過快船傳訊,要求女齊責令任羽頡返回任城,立刻上任。女齊這一耽擱,齊國人追上了。
趕來的不是齊國大軍,晏嬰很瞭解趙武,知道此人表面憨厚,骨子裡奸詐。所謂表面憨厚,那就是說:趙武從不做有可能引起別人指責的事,但你如果手腳慢了,等他把事情幹完,那麼,趙武做的事就挑不出一點毛病,絕對的“偉光正”讓你有苦難言,只能自認倒黴。
因此,齊國大軍在動員的時候,晏嬰就派出人手,用飛一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