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哪怕楚言身為劇本的創作者,並且在開機之前,也做了很久的準備工作,但是當真正進入拍攝後,還是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難。

根據劇本中的設定,楚言所飾演的刺客“無名”,是一個長期生活在秦國,並且已經頗負盛名的刺客,然而實際上,他卻是一個地道的趙國人,甚至心中一直牢記著國破家亡之仇。

需要說明的是,自從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拉開戰國時代的序幕,而秦國又在經過商鞅變法和歷代國軍的勵精圖治之後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之後,按照當初秦相范雎所制定的“遠交近攻”的戰略,緊鄰秦國的趙、韓兩國,就一直是秦國所打壓的目標。

與此相對應的是,身處北方,一直面臨著匈奴威脅的趙國和燕國,也是戰國之中最崇尚個人武力的兩個國家,正所謂“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正是由此而來。

可以說,縱觀整個戰國時期,基本上有名有姓的刺客,大多都是出自這兩個國家。

而在《英雄》這部電影中,包括無名在內的數位頂尖刺客,也全都是趙國人。因為趙國與秦國之間的仇恨,完全就是無法化解的血海深仇,且不說早年間藺相如那“完璧歸趙”的典故,就說秦趙兩國之間的長平之戰,就足以說明一切。

一場慘烈的長平之戰,先是成全了武安君白起的赫赫兇名,又讓初出茅廬的趙括,背上了“紙上談兵”的千古罵名,更直接的卻是,包括趙國主力和上黨民眾在內,整整45萬軍民喪命於此,僅有年紀尚幼的240名士兵被放回趙國。

經此一役,原本戰國七雄之中,唯一能夠獨立抗衡秦國,將強秦死死抵禦在函谷關內的趙國,自此一蹶不振,幾乎整整一代青壯年男子,被這一仗打光。

那長眠地下的45萬趙國亡魂,誰沒有親朋好友,如此血海深仇,趙國人怎麼能忘?

也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從親政之後,第一個動手的物件就是趙國,始皇帝十一年,剛剛廢除了一代權相呂不韋不久,趁著趙國與燕國發生衝突的機會,秦國果斷出兵,派王翦等人率兵攻佔了大片的趙國領土。

始皇帝十三年,秦國再度起兵攻趙,並在所佔領的趙國土地上,設立了雁門郡和雲中郡。

始皇帝十八年,秦國上將軍王翦更是大破趙軍,攻佔趙都邯鄲,俘虜趙王,趙國王室僅餘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至代郡,自立為趙王,可以說自那以後,趙國就已經亡了。

當然,這些都只是無名仇恨並同意去刺殺秦王嬴政的理由,哪怕是作為趙國遺民,他和其他幾位刺客都不得不承認,以嬴政的雄才大略,恐怕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國家或君王,會是嬴政的對手。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秦國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絕對無可避免,想要秦國停下腳步,或許只有從肉體上殺死嬴政,才有可能。

接下來,才是楚言所需要面對的真正難題。

因為身為一名啞巴,所以無名在故事中是無法開口與人交流的,換言之,這部電影中的楚言,將沒有一句臺詞,他每一次與他人溝通,都必須透過文字來實現。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它沒有紙啊!

眾所周知,華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乃至於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造紙術,那可是東漢蔡倫的貢獻啊,哪怕是在蔡倫之前,在頂尖貴族之中也有更加粗糙的少量紙張出現,也絕不可能提前到電影中,那個秦始皇還沒統一六國的時候吧。

在這個時期的華國,用來書寫的絕大部分都是書簡,基本以木簡和竹簡為主,你說無名一個刺客,隨身攜帶著十幾斤重的書簡肯定是不現實的,哪怕是木條或竹條,突然掏出來拿小刀刻字,也未免有些違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