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賑災(第4/5頁)
章節報錯
顏臣安直起身子,卻並沒有起身:“這次起義皆由我一人而起,與他人無關,還請殿下能網開一面,放過那些無辜的人。”
趙寧終於正眼瞧了一眼顏臣安,就連一直站在趙寧身後心不在焉的鄭琰都動容了,側眸看了顏臣安一眼:“你也算是條漢子,這時候不先擔心自己,反而放心不下你的下屬。”
顏臣安道:“他們本來也是被我蠱惑的。”
趙寧:“我答應你。”
顏臣安:“那就請殿下當眾宣佈君上的王令,也好給他們一個交代。”
當日午時,青石河岸搭起高臺,趙寧登上高臺,親自朝底下黑壓壓的一片農民軍宣讀趙玦的王書。
他聲音不疾不徐、鏗鏘有力,傳遍了整個青石河岸。
空曠的河岸兩邊一片肅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離開。
趙寧宣讀完王令,眸色仍舊平淡,卻不似平日裡那麼冷漠,他薄唇輕啟,不輕不重吐出兩個字:“派糧。”
整個北岸區域都轟動了,孟案率軍從對岸將糧食運過來。
百姓們沒有上前哄搶,自主排成了隊。
第一個人跪下,涕泗橫流,口稱國君聖安,緊接著越來越多人下跪,朝大安城叩首。
呼聲排山倒海,震盪在舟山峽谷和青石河岸,連綿遍野,迴響不絕。
趙寧眸色深沉,佇立在高臺上看著下方麥浪一般拜服的人,久久沒動。
他看著那些人,突然想起那年在安陽城,徐鳳鳴叩響他家的大門,問他:“你有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麼嗎?”
那天陽光明媚,院子裡一片靜謐,只有微風徐徐,震動著長廊下的風鈴。
百姓的呼聲震天動地,迴盪在趙寧耳邊,那麼近,又那麼遠。
這一刻,趙寧終於體會到了徐鳳鳴當時的心情。
也明白了為什麼他每次提出想帶徐鳳鳴找個沒人的地方隱居的時候,徐鳳鳴都不回答他。
軍隊從午時開始派糧、發錢,一直到深夜,每人都領了一袋糧,和二兩銀子。
領到糧錢的百姓各自回家,等著朝廷的法令一頒佈,他們就有地可種了。
顏臣安在蘆葦叢中站著,怔怔看著那些百姓,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他是知道自己難逃死路的,畢竟是叛軍頭子,想來是知道自己無處可逃,索性沒有逃跑。
等這些百姓都散了以後,顏臣安不消別人動手,自己送上門去,去了趙寧的營帳。
趙玦順手將他關進囚車,帶回了大安,一回大安就關進了廷尉獄。
趙寧去舟山招降的時候,徐鳳鳴等人也沒閒著。
法令雖然下來了,但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趙寧不在這幾天,閔先生則寸步不離守在趙玦身邊。
因此這任務就落在了徐鳳鳴、姜冕、尹紹之和歐陽先生幾人身上,這幾天幾人不斷修改完善法令,忙得腳不沾地,別說吃飯,連喝口水都是狼吞虎嚥的。
趙寧回來的時候,所有法令徹底修繕完畢,最後送進宮中,蓋了王印,已經張貼在了大安城門口。
一時間全城歡騰、舉國歡慶,人們歡天喜地,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法令正式頒佈後,朝廷專門組建了一個部門,下到各郡、縣去幫助當地的官員分配土地。
同時,由於去年乾旱,糧食大量減產,朝廷要派糧賑災的同時,還要派出糧種去協助當地百姓耕種,儘量不要誤了春耕。
整個啟國似乎都忙了起來,人人熱火朝天,新法令的頒佈勢必會是一項大工程,朝廷中的官員們也是個個腳不點地,陀螺一般連軸轉。
連顏臣安都沒人有空去審,押回來後扔進廷尉獄就沒人管他了。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