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戰爭這種東西。一旦開打。那一貫是有什麼就用什麼。
在劉賡雲上將抵達北京之時,確定意軍已經進攻突尼西亞後,西北聯軍的總司令趙庭柱和參謀長衛立煌兩位上將才是真的興奮不已呢。
兩人整個晚上都在商量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兵力在表面上是不佔優勢的,但他們手裡有足夠多的導彈,造價不菲的導彈擁有無與倫比的戰術價值,可以攻擊敵後的一切重要軍事單位,能否有效命中是一回事,搞到一個目標就是一個。
關鍵是空軍佔據絕對優勢,德國的空軍大部分都集中在西線同英軍較量,而帝國空軍雖然只有1/3部署在西北戰場,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保持對德軍的絕對優勢。
這時的伏爾加流域正處於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既不冷,也不熱,不會有大規模的降雨,地面遼闊無邊,不會變的泥濘,沒有大規模的山地和丘陵,只要過了寬闊的伏爾加河,兩側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
這是一個合適的地區,一個合適的季節,正適合在這裡打一場真正的世界級的大戰役。
中德兩軍的空軍飛機不時的在萬里無雲的天空的盤旋巡邏,相互警戒著對手,雙方不斷派遣間諜和偵察機,摸索對手的軍力部署和周邊地形條件,儘可能地將軍事地圖的資料補充詳細。
西北聯軍的5個主力集團軍分別是第二、第五、第六、第七和新西伯利亞集團軍,全部屬於機械化的裝甲集團軍,新編第十四、第十五、第二十集團軍屬於更側重於火炮和摩托化步兵團編配的常規機械化部隊。
衛立煌的作戰計劃是在伏爾加格勒地區先發起進攻,擺出重兵切入南高加索地區,暴露出切斷德國石油庫區的計劃,使得德國必須將主力雲集在這一地區,在伏爾加格勒同西北聯軍展開爭奪戰,在此情況下,他才會將真正的主力部隊從薩馬拉至喀山之間的地區,尋找一個德軍防線的空隙衝出去,以類似於毛奇計劃的旋轉門進攻,將德軍後方徹底擊潰,快速包抄德軍主力後方,實現對納粹德軍的南北夾擊。
此後,他會繼續避開德軍重點佈防的莫斯科地區,從烏克蘭和白俄地區下手,採取機械化部隊的快速閃電戰,撕開德國佔領區同德國本土,使得德軍大量的部隊被困於莫斯科,用較少的兵力進攻莫斯科,牽制德軍北方部隊的同時,他要繼續在烏克蘭打一場圍城打援的大規模殲滅戰。
消滅德軍的第一次大規模援軍後,衛立煌才會考慮抽調更多的兵力圍攻莫斯科,將德軍從前蘇聯的佔領區驅逐出境。
帝國試圖將同德國的決戰中心放在俄國戰場,這是因為俄國戰場更適合實施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戰,在補給上,帝國也不處於劣勢。
隨著戰爭的發展,帝國預計將會在俄國戰場投入超過六百萬的兵力,以及帝國整個軍事力量的3/4的坦克、1/2的飛機、3/5的火炮,為了維持這一規模的作戰,帝國還將投入超過八十萬輛軍用卡車和兩萬架的大型運輸機。
帝國已經為西北聯軍提供了超過40萬輛的軍用越野車,這種馬力強勁而厚實的越野車擁有更寬更粗的輪胎,非常適合在俄羅斯地區使用。未來,大約有六種型號,由不同汽車公司生產的這些軍用越野車還會繼續增加一倍,它將會保證接近兩百五十萬步兵的輕機械化作戰,以及保證大量巡防部隊可以有效的擴大軍隊的實際控制範圍。
在所有的計劃中,坦克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面對德國製造的重型坦克,帝國採用了價格更高昂,但是機動效能更加的mbt40坦克,屆時。帝國要用機動性將更多的mbt坦克集中起來。在每一次的戰役中都做到以多勝少的局面,並且將雙方在數字上的差距擴大化。
德國的軍工業也在瘋狂的擴張,雙方為了這種終極的陸地決戰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