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現在已經到了可以開戰的時刻。
無奇不有。德軍在西線的進攻計劃幾乎和衛立煌的旋轉攻擊如出一轍。而這個名為“薩馬爾斯”的攻擊計劃出自於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
歷史是神奇的。
此時的費爾多。馮。博克在納粹德國陸軍中擁有著幾乎匹敵空軍戈林元帥的權威。以及希特勒元首對他的特殊信任,在此之前,他已經率領中央集團軍群攻克了蘇聯和法國。現在佈防於伏爾加河流域西側,同北方集團軍群一起負責保障對整個前蘇聯西部及東歐的佔領,以及對中國西北聯軍的防範。
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擁有127萬人的總兵力,該集團軍群屬於納粹德軍的三大陸軍集團軍群之首,軍事裝備和人員素質最為精銳,加上僕從國部隊,博克元帥在伏爾加河西岸擁有超過兩百萬的兵力。
中德兩國陸軍的編制體系截然不同,納粹德軍是集團軍群…集團軍…軍…師編制,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為例,中央集團軍群下轄最為精銳的第2裝甲叢集、第3裝甲叢集,以及第4軍團和第9軍團,兩個裝甲叢集、軍團都相當於是集團軍,下設兩到三個軍,每個軍又下轄4…5個師,而帝國集團軍直接管轄5…10個師,中間省掉了軍一級的指揮單位。
準確的說,帝國的集團軍編制就是一種規模更龐大的軍,並且擁有更為綜合的作戰編制。
……
博克元帥在二戰史上可能是一個不太顯著的軍事統帥,同赫赫有名的隆美爾元帥似乎是不能比擬,甚至不如他的部下古德里安上將,但他本身確實是一個非常高明的軍事統帥。
在1941年的中期,也就是5月份至10月份的這個階段,中德兩軍在伏爾加流域兩側的軍事部署實際上已經不太可能有大的變化,因為雙方的對峙期太長,從蘇聯滅亡開始,雙方在伏爾加兩畔的對峙已經長達20個月,兵力的部署和彈藥的囤積都已經達到了某種極限。
博克元帥估計西北聯軍的主攻方向會是在北方的薩馬拉地區和喀山地區,西北聯軍在伏爾加河的東岸是分開三個點沿河佈防,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則分成兩個點佈防,在烏里揚諾夫地區對峙著敵軍在薩馬拉和喀山地區的駐軍,在伏爾加格勒兩岸,雙方又形成對峙區域。
中間是遼闊的伏爾加河,納粹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西岸保持上下兩條防線,中國西北聯軍在東岸保持上中下三條防線,兵力上差別不大,德軍主力不如對手,但是有大量的僕從國兵力補充,總兵力比對手高出40萬的規模,雙方的坦克數量差不多,西北聯軍的火炮和飛機數量佔據較大的優勢。
因為西北聯軍的作戰意圖已經很明顯,博克元帥同德軍總參謀部擬定的作戰方案就極具針對性,德軍的計劃是以伏爾加格勒為主攻點,也是類似於旋轉門的進攻戰術。
簡而言之,中德兩軍都試圖用一攻一守的作戰部署,爭取守住對手主力部隊,派遣精銳主力消滅對手的一部分部隊,最終實現兩路主力的前後夾擊。
雙方之所以有如此雷同的戰術策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伏爾加河確實是非常寬闊,搶攻渡河的資源必須有效的集中才能保障有效的進攻,如果將有限的渡江部隊、船隻和裝備分散開,採取同時的多點強渡策略,那就很可能被完全擊潰。因為沿江防禦要比強渡容易的多。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出身於一個傳統的德國新教貴族家庭,源流甚至可以追溯到條頓騎士時期,其父親在普法戰爭時期晉升為德意志帝國的陸軍少將,今年六十歲的他在德軍中有著很普遍的那種嚴肅、嚴格的精神特質。
在他的軍事原則和藝術中,軍事就是沒有任何錯誤。
在他所指揮的這個中央集團軍群中,出類拔萃和最為優秀的軍事將領也是層出不窮,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