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打包一個皇太極的頭!皇權不下鄉(8K二合一!)(第6/8頁)
章節報錯
之事,由地方宗族、鄉紳胥吏協同縣令管理。”
“這是父皇開國之時,定下的祖制。”
太師椅上坐著的老朱,聽到‘祖制’兩個字的剎那,心頭一個咯噔。
我的好大兒,不要提祖制啊!
老朱已經聽怕了。
但凡提及祖制,自己就要被懟,已經被徹底懟麻了。
朱元璋開國以後,覺得這些當官的都沒好人,一旦下鄉準沒好事,所以下令縣官不可下鄉,甚至在往後自編的《大誥》中也寫明瞭,縣官不許下鄉,不得親自督促鄉里工作。
既然縣官不可下鄉督促,那這一大堆事情總得有人去做。
而做這些事的,就是吏。
順帶一提,所謂官吏官吏,官才是朝廷的正式編制,吏只是官的協從,類似只有最低五險,沒有一金的外包合同工。
“嗯。”
季伯鷹點了點頭,給了阿標一個坐下的眼神。
隨後,折身來到這宣紙之畔。
拿起筆架上的鬥筆,於這宣紙之上,揮毫如墨。
五個字,在這宣紙第一行字的旁邊出現。
「皇權不下鄉」
眾天子儲君,都是眉頭一皺。
“皇權不下鄉,這是歷代王朝之通病。”
“而大明,尤為嚴重。”
季伯鷹言罷,目光看向坐在講臺一側的老朱。
老朱心頭一個咯噔:得,又來了diss了。
“老朱,我很理解你起初定下這一條祖制的意圖是什麼,你是不想看見官員壓榨百姓,可是你想過沒有,官不壓榨百姓,可胥吏呢?”
再順帶一提,胥吏二字,胥和吏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身份。
所謂‘處官府職薄書’者為吏,‘任奔走供役使’者為胥。
從身份層次上來講,胥既要聽命於官,也要聽命於吏,從地位上比吏還要更低上一檔。
‘胥吏。’
老朱默唸這二字的時候,季伯鷹手中之筆,並沒有停下。
接著。
在這「皇權不下鄉」五個字之後,季伯鷹又是寫下了四個字:「胥吏集團」。
將鬥筆放置於筆架,折身,目光掃過在場的這些天子儲君。
一手負於腰後,另一手握著一柄戒尺,朗聲道。
“一縣之長,受朝廷排程。”
“知縣在任地方,於任期結束後便是調走。”
“可是這些當地的胥吏,他們沒有上升空間,並不會調走,故而這些胥吏往往被迫,或者主動成為地方宗族的代表,這些胥吏常年在地方橫行,早已變成了實質壓榨百姓的磨盤。”
“一個王朝傳承的時間越久,地方的‘胥吏集團’所擁有的力量就越強大,久而久之,地頭蛇足以壓倒新上任的強龍,朝廷派來的官,反倒是成了空架子。”
“本是良政,傳到了地方,直接變了樣,很可能成為了剝削百姓的刀子。”
“而偏偏這些胥吏在百姓心中,所代表的卻又是朝廷,是皇權。”
“你說百姓,恨得是誰?”
“如此,國家有變之際。”
話音,點到即止。
在場的這幫天子儲君,誰也不是傻子,聽到這裡就已經是明白了。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劉邦是怎麼起家的?
“仙師的意思是,這幫胥吏不受朝廷監管,卻又是打著朝廷的旗號在民間壓榨百姓,所以必須將這些胥吏,納入朝廷監管之中。”
阿標接著季伯鷹的話,開口說道。
得以看出,阿標現在上課,已經是能夠完全跟上節奏。
這話一出。
在座的一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