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儲君都是皺起了眉頭。

全國各地的胥吏數量,比之官要多不知道多少倍,一個縣有編制的官,知縣、縣丞、主簿、典史,除了這幾個之外,其他烏泱泱幾百號人都是外包合同工。

考核這些官就已經很頭疼了,若是再加上這幫胥吏,工作量爆炸。

“這是一件很繁雜的事情。”

“但,這又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你們也不必過於著急,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想建立這般龐大的官僚體系,需要的是強大國力的支撐,等你們的白銀擴張計劃進行到了一定階段,等你們的國庫充盈到足以支援做這一切,再開始實施。”

“謹記,不可急躁,急躁適得其反。”

季伯鷹掃過在場的這幫天子儲君,再三叮囑。

隨後才繼續開口。

“接下來,都聽好。”

“我會說幾點你們要做的,但是更為具體的,你們要根據各自時空的實際情況,在民間做了摸底調查之後,再實際制定相應的政策。”

“記住,走入民間,實地探訪。”

“沒有走訪,就沒有發言權,敢想敢幹,實事求是。”

話音落,眾天子儲君都是帶著凝重的心緒。

“一,將胥吏中的吏,納入朝廷俸祿體系,統一管理。”

給與一定的身份認可度,這些吏才不再完全是地方宗族的代言人,而是多少會心向幾分朝廷。

至於胥吏中的胥,依舊可以用外包身份。

“二,構建胥-吏-官,三層升階體系,給底層的優秀胥吏一個能夠向上提升的通道。”

胥吏卡死在地方,一旦為胥吏,這輩子基本都是混吃等死,基本上都是滿腦子的想辦法魚肉百姓,而構建這一套體系之後,就有了向上空間,多少都能篩出一些經受住血與火考驗的優秀同志。

有層次,有上升空間,才有工作動力,才有內卷。

“三,在各級官衙設立接受百姓檢舉胥吏的專司,同時于都察院設立十三道巡吏御史,專門負責巡察各地胥吏。”

自古以來,廟堂上設立監察的這個部門,都是針對大老虎。

殊不知,煩人的蒼蠅才是真正擾民的存在。

正所謂,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拍死這幫蒼蠅,才是大快人心。

比如你們村的書記。

老朱聽到第三點的剎那,眼睛一亮。

舉報這件事,他熟。

老朱為了讓百姓勇於檢舉官員,曾下過嚴令。

但凡是舉報者,只要手中拿著《大誥》,各地官衙非但不能分毫阻攔,還要一路好吃好喝的供著,簡直就是公費旅遊。

以至於後面很多百姓壓根就不是為了舉報,而是為了蹭吃蹭喝,進京見世面。

久而久之,這個制度就廢了。

老朱的做法,太過了,而且沒有一個制度體系來約束。

在這第三點說完之後,主堂陷入了沉默。

稍許之後,老朱首先開口了。

“兄長,這就結束了嗎?”

季伯鷹看了眼老朱,又掃了眼其他人,淡淡開口。

“當然沒有。”

“剛才我已經說過了,胥吏本質上是地方宗族的代表。”

季伯鷹言罷,折身在這宣紙之上,再一次寫下了四個字。

「地方宗族」

“真正的核心,在這裡。”

“在這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究竟什麼是地方宗族。”

眾天子儲君都是眉頭緊皺,目光凝落在宣紙上的那四個字。

“一句話概括:朝廷擔不了的責,我來擔,朝廷沒法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