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額外徵收。"

"那商稅呢?"孫承宗問。

"商稅也要改革。"李修然拿出另一份方案,"首先,取消各地的關卡雜稅,統一設立商稅。稅率按照商品價值的百分比計算,分為必需品、普通商品和奢侈品三類。"

他詳細解釋了新的商稅制度:"必需品稅率最低,只收2;普通商品收5;奢侈品收10。同時,設立統一的徵稅點,由專門的稅務官負責。"

"這樣會不會影響地方收入?"孫承宗擔憂地問。

"不會。"李修然胸有成竹,"我們會建立稅收分成制度。商稅收入的70歸中央,30留給地方。而且"

他指著方案中的一個重要條款:"只要地方能夠完成基本稅額,超額部分可以留下50用於地方建設。這樣可以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第三步:設立稅務督察司。"這是最關鍵的部分。李修然取出一份特殊的組織架構圖:"這個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專門負責監督全國的稅收工作。"

"稅務督察司分為三個部門:稽查、審計和監察。稽查負責實地檢查徵稅情況;審計負責核查賬目;監察負責調查稅務官員的貪腐行為。"

,!

"最重要的是,"他強調,"我們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稅收公示制度。每個地方的稅收情況都要定期公佈,讓百姓知道徵了多少稅,用在了什麼地方。"

卡洛琳娜插話:"可以借鑑我在威尼斯看到的做法。他們會在每個區的公告欄上貼出詳細的收支表。"

"沒錯。"李修然說,"我們要在每個縣衙門口設立專門的公示欄,每月更新稅收使用情況。同時,在每年年底舉行一次公開的稅收報告會,邀請當地士紳和百姓代表參加。"

"稅收監督是整個制度的重中之重。"李修然站起身,在輿圖旁的空白處畫出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圖,"我們要建立一個三層監督體系。"

他在最底層寫下"地方監督":"每個縣都設立'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包括:本地士紳代表、商會代表、農戶代表,以及朝廷派駐的監察官。"

"這些代表如何選擇?"孫承宗問出了關鍵問題。

"採用推舉制。"李修然解釋道,"士紳代表由當地有功名計程車子推舉;商會代表由行會推舉;農戶代表則由各村寨輪流派出。最重要的是,這些代表要定期更換,防止形成利益同盟。"

卡洛琳娜若有所思:"像威尼斯的大議會制度。"

"對,但我們更嚴格。"李修然在圖上標註著,"每個代表任期一年,不得連任。而且必須簽署'清廉公約',如果發現與稅務官員有任何利益往來,立即革職查辦。"

他在金字塔的中層寫下"區域監督":"每個布政使司設立'稅務總督辦',負責監督轄區內的稅收情況。這個機構的特別之處在於"

李修然展示了一份特殊的任命制度:"稅務總督辦的官員來自其他省份,任期三年。而且採用交叉監督制度——比如,江南的官員去監督北直隸,北直隸的官員去監督山東,以此類推。"

"這樣可以避免地方官員勾結。"孫承宗讚許地點頭,"但如何保證這些監督官的清廉?"

"這就是第三層的作用了。"李修然在金字塔頂端寫下"御史臺特別監察司":"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構,專門負責監督稅務官員。它有三個特點:"

他豎起手指一一列舉:

"第一,人員精選。全部由清官名儒擔任,薪俸優厚,家人享受特殊照顧。

第二,權力專注。只負責稅務監察一事,不參與其他行政事務。

第三,直接責任制。出了問題直接追究監察官的責任,包括他的舉薦人。"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