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稱霸緬北的麗川平緬宣慰司宣慰使思任發的孫子。

這個思任發當年代兄思行法任雲南麓川平緬軍民宣慰司宣慰使。開始與明保持友好關係,同時不斷兼併各部,先後攻佔孟定、灣甸、幹崖、南甸、騰衝、潞江及金齒等腰三角形地。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夏三月,麓川平緬宣慰使司思任發上奏明帝國,表示無力支納貢銀。思任發聲稱,自從被木邦侵佔土地後,麓川百姓稀少,稅收不足,無法支撐上繳的貢銀。明英宗經過考慮後同意了思任發的請求,免去了麓川貢銀以及之前欠下的貢銀共2150兩。實際上,這只是思任發意圖脫離明帝國統治的第一步而已。同年冬十一月,緬甸內亂,思任發趁此時機發兵吞併緬甸,並萌發了收復所有麓川失地,重建麓川政權的想法。之後數年,麓川起兵犯邊,並進一步吞併孟定府及灣甸等州。

正統二年冬十月,思任發發兵吞併南甸土官刀貢罕所轄的278個村寨。明英宗派遣黔國公沐晟帶金牌前往麓川招撫,並命令思任發交還其侵佔的所有土地,結果被拒絕。正統三年(1438)六月,思任發又數次侵犯南甸、幹崖、騰衝、潞江、金齒等處。明英宗再次派遣沐晟前往招撫,但這次招撫依然以失敗而告終。不久後,思任發攻下南甸、孟養,屠騰衝,正式起兵叛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七月,思任發先是派遣陶孟刀派本金銀財物以及大象馬匹來上貢朝廷表示順服,又在不久後又派遣士兵萬餘人攻佔潞江,並殺死駐守的明軍士兵。這下,明政府明白了思任發搞的不過是陰奉陽違的把戲。於是,明英宗下令儘快出兵。八月,思任發遣部下發兵攻打瓦甸、順江、江東等地。明英宗接到戰報後怒不可遏,認為麓川聲勢擴大是當地明軍多年養寇自重的結果,再次催促沐晟等人儘快出兵剿滅。九月,思任發再次遣使來明帝國進貢,但明英宗認為其狡詐多端,僅憑藉懷柔政策不能使其屈服的,便於十一月再次催促沐晟出兵征討。

到了正統四年(1439年)春正月,黔國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兵抵達金齒並駐紮,大軍與麓川軍隔江相望。之後,沐晟派指揮車琳前往招降思任發,思任發趁機謊稱降服取信於沐晟,暗地裡爭取時間派遣將領緬簡截斷潞江(即怒江)江面,並設立營寨據守。當時,刑部主事楊寧勸諫沐晟:“兵未加,稱降,此詐也。”但此時的沐晟已經相信思倫發所言,根本沒有渡江強攻之意,因此沒有理會楊寧的勸諫。之後,麓川營寨建成,江面被截斷,明軍亦無法強行渡江。麓川將領緬簡數次挑戰,左都督方政大怒,要求渡江攻打,但沐晟已無發兵之意,因此拒絕了方政的要求。方政回營後便召集本部兵馬暗中修造船隻60餘艘,於正月三日夜裡乘船突襲緬簡。麓川軍毫無防備,受到夜襲後便全軍崩潰。明軍乘勝分兵追擊,指揮唐清追到景罕寨擊敗此地麓川軍,指揮高遠追到高黎共山下,左都督方政率軍直逼思任發駐守的上江。

此戰,明軍出其不意,渡江強襲,前後斬首3000餘級,一戰摧毀了麓川軍沿江防禦工事,使得潞江兩岸清空,全部落入明軍掌控之中。此時,方政深感孤軍深入不利於自己,於是派遣士兵回明軍本部向沐晟求援,若當時明軍全部渡江強攻上江,思任發很可能會被擊敗。可惜的是,沐晟記恨方政不聽命令擅自渡江,便沒有立即發兵救援,過段時間後才派遣少量士兵前往,但這些士兵走到夾象石後不再前進。方政被麓川軍重兵包圍,知道沐晟不會前來救援,就命令兒子方瑛逃回,自己與士兵一起戰死於空泥,一軍盡墨。

至此,明帝國第一次征討麓川以失敗告終。雖然此戰前期獲得大勝,斬殺麓川3000餘人,追奔千里。但因為明軍內部不和,主將沐晟征戰之心不夠堅決,依然幻想於招降,不聽屬下勸諫一意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