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火星各項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城市建設、能源開發等諸多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騰和英深知,著眼於火星的長遠發展,生態改造乃是關鍵的一步,這關乎著火星能否真正成為適宜人類長久居住的家園。

於是,騰和英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了火星生態改造專案的研究之中。這一日,在火星生態改造的科研基地裡,匯聚了眾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家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會議桌旁,桌上堆滿了各類資料和研究報告,氣氛熱烈又凝重。

騰率先站起身來,目光中透著堅定與憧憬,看著眾人說道:“各位,咱們都清楚,火星要想實現長遠發展,生態改造是重中之重啊。現在咱們得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我覺得可以嘗試引入地球的微生物,藉助它們來改善火星的大氣成分,這或許是個打破現狀的好辦法呀。”

一位微生物學家推了推眼鏡,微微皺眉,有些擔憂地說道:“騰先生,這個想法確實很有創新性,可地球的微生物能在火星這麼惡劣的環境下存活嗎?畢竟火星的溫度、大氣壓強等條件和地球相差太大了呀。”

騰笑著回應道:“您的顧慮很有道理,所以這才需要咱們深入研究嘛。咱們可以先挑選那些生命力頑強、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的微生物種類,然後在模擬火星環境的實驗室裡進行培育測試,看看它們的適應情況呀。”

英也在一旁點頭附和,接著說道:“而且呀,光改善大氣成分還不夠,咱們還得培育出更多適應火星環境的植物呢。只有植物繁茂起來,才能逐步建立起類似地球的生態迴圈呀,到時候火星可就不再是如今這荒蕪的模樣了。”

一位植物學家面露難色,說道:“英女士,培育適應火星環境的植物難度可不低啊,火星的土壤成分、水源情況等都和地球不一樣,要找到合適的植物品種,還得讓它們在這兒紮根生長,這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試驗呢。”

英鼓勵地看著他,說道:“我明白這是個艱鉅的任務,可咱們不就是為了解決難題而來的嘛。咱們可以從那些已經在火星試種過的植物入手,分析它們的生長資料,找出它們適應和不適應的地方,再透過基因改造等技術手段,讓它們更好地適應火星呀。”

這時,另一位專家提出疑問:“就算咱們成功引入微生物、培育出合適的植物了,那怎麼確保能建立起有效的生態迴圈呢?這中間的環節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騰沉思片刻,說道:“這確實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咱們得一步步來。首先要監測微生物和植物在火星環境中的相互作用,看看它們對大氣、土壤等方面產生的影響,然後根據這些資料不斷調整咱們的方案,慢慢地構建起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絡,讓整個生態系統能夠良性運轉起來呀。”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覺得雖然困難重重,但確實是個值得一試的方向,於是便熱火朝天地討論起具體的實施計劃來。

“那咱們先從哪些微生物開始試驗比較好呢?”

“我覺得可以先選那些在極端環境下也能生存的古細菌呀,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呢。”

“嗯,植物方面,之前那種火星土豆的生長情況還算可以,咱們可以以它為基礎進行改良試試。”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騰和英更是親力親為,時常穿梭在各個實驗室和試驗田之間。

在微生物培育實驗室裡,騰看著那些正在培養皿中被觀察的微生物,對科研人員說道:“這些小傢伙們可是咱們的希望啊,可得仔細盯著它們的變化,每一個細微的資料都可能影響後續的計劃呢。”

科研人員認真地點點頭,回應道:“騰先生您放心,我們每天都在詳細記錄呢,目前它們的存活情況還算穩定,不過還得進一步觀察它們對火星大氣模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