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我鮮虞國向天軍乞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投降的鮮虞人是真的,突圍的鮮虞人也是真的。
特別是投降的鮮虞人,基本上人手一把大小各異的白旗。
似乎如果沒有白旗,這些新兵要就要殺了他們似的。投降的鮮虞人有一萬多,按城內規模算,向西、北突圍的鮮虞人應該各有一萬人左右。
因情況有變,駐守西門和北門的新軍,即刻點燃了幾枚竄天猴,發出了救助訊號,就近的騎兵即刻前去增援。
駐守東門和南門的新軍,也各調出了5000精銳騎兵,前去增援就近的城門。
這樣,西、北城門處的新軍,有差不多4000人左右。4000新軍對付左右出城的鮮虞人,是綽綽有餘的。
兩輪火箭筒射出,然後便是弓弩手的箭雨。兩輪火箭筒就使不少的鮮虞人跪地投降,但仍有人衝到了新軍陣前,要與新軍死戰。
新軍的重騎兵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平日裡都能吃上一些燻馬肉,有的是力氣,兩兵相接時,在肉搏中能佔據更大的優勢。
對比的結果很明顯,每個城門即便突圍一萬人左右的鮮虞人,但其中可戰的兵力也就三千人左右,其中還有不少已經跪地求降的,新軍佔絕對優勢。
最終的結果是,新軍很快控制了西、北突圍的鮮虞人,能逃掉的人少之又少。後面出城的人,看到前面跪地的和死亡的鮮虞人,也便全都跪地投降。
到正午時,兩個城門已經完全沒有了反抗的人了。白駟此時帶領1000騎兵,2000步卒進入了城內,直奔鮮虞國君的宮殿而去。
此時,國君宮殿的大門是開啟的,見到新兵到來,鮮虞王親手捧著印璽,向白駟投降,他身後跪著的是鮮虞國官員及他的妻子親眷。
“我鮮虞國向天軍乞降,求天軍寬恕我鮮虞子民。”
這鮮虞國君並不傻,前面有甲氏、肥國和鼓國的例子在那裡擺著,與新國仇深的甲氏基本男女皆不留;半路投降的鼓國,國君還能得個善終,剩餘的鼓人也沒做懲罰。
提前投降的肥國,那一歲的國君也得善終,且把王宮的財貨都搬走了,新軍也沒絲毫阻攔。
自己還是趕緊識時務吧,新軍連齊侯都能俘虜,天下還有誰能是他們的對手。
鮮虞氏嚮往諸夏文明,向諸夏學習耕作、禮儀、官制,幾百年來還學了個四不像,還不如直接變成華夏人,實現鮮虞氏百年的夢想。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