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天的時間努力,從定州到順川之間,我們構築了7道防線。動用了大約30萬名強行徵召的朝鮮勞工,才勉強完成。”提起這個縱深防禦體系,山口次郎就非常得意。

雖然沒有辦法佈置勇被防禦工事,可是在他的建議下,宮本有仁在這兩天一直在努力的修建臨時防禦工事,加上抓來的壯丁,趁著大雪的天氣,挖了數百公里長的戰壕。

正因為有了這些防禦工事,日軍才能勉強阻止明軍的進攻。

……

實際上,讓明軍停止下來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日軍頑強的抵抗。而是惡劣的天氣還有困難的後勤補給。

因為自身的火力,還有機動能力的提高,所以明軍對後勤補給的依賴也更強。隨著部隊逐漸深入到朝鮮半島,運輸壓力也逐漸體現了出來。

因為基礎建設的缺失,朝鮮半島內的公路和鐵路水平原本就非常一般。開戰之後很多主要線路又被大明帝國的空軍反覆的轟炸過,所以更加難以使用。

海上的補給線路沒有按照預期那樣立刻投入使用,港口方面也被日本守軍撤退前破壞了一番——總之明軍自己的麻煩更多一些,才被迫在大雪紛飛的天氣裡,停下了他們進攻的腳步。

現在從集團軍司令一直到普通的連長營長,都在為自己的補給物資發愁。每一根香菸都成了寶貝疙瘩,每一罐豬肉罐頭,都成了搶手的硬通貨。

因為下雪的關係,道路變得更加泥濘難行。凍住的路面非常的滑,車輛和人畜走在上面寸步難行。沒有凍住的路面變得泥濘,帶著冰水讓人看上一眼就沒有走過去的**。

數十萬大軍的補給全靠車馬運輸,還要時不時因為公路擁堵還有損毀停下來等待。鐵路搶修也在風雪中變得困難,即便是搶修工作最快的線路,也才只修到龜城。

“我的天……運一桶汽油到前線,要燒掉差不多一桶汽油。”看著補給記錄,站在風雪中視察部隊搶修工作的張建軍一臉的無奈。

他的參謀長也是非常鬱悶,因為很多部隊都還在野外對抗風雪,有些部隊擠在村莊裡,有些只能在戰壕裡靠帳篷坑道應付:“很多部隊都在申請煤炭,厚帳篷等物資也是急需品。”

“運這些?那吃的呢?汽油呢?彈藥還要不要了?”張建軍鄒著眉頭對自己的參謀長冷聲問道:“就算不用他們打仗,那也得先保證吃的,才能活下去吧?”(未完待續。)

374來源不明的情報

並不是說,在局面上佔優的一方,就一定是所有人都心情不錯的。至少在大明帝國北海水師艦隊的總部裡,張如德的心情就非常的不好。

他剛剛損失了一艘撫仙湖號巡洋艦,數百名士兵因為這一次損失隨船沉沒在了冰冷的海水裡。

而且在戰前召開的會議裡,皇帝陛下反覆強調的,讓他控制從山東到朝鮮半島的海上運輸通道,他到現在還沒有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這對於一個帝國海軍的將領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更讓他惱怒的,是對方用來威脅他的武器裝備,竟然是一種看不見的新式武器。

他很絕望,因為甚至連報仇的念頭都沒有升起,他就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報仇的能力都沒有。他在海上縱橫馳騁的艦隊,根本就無法傷到日軍潛水艇的分毫。

在這種情況下,張如德只能在港口內加強守衛,讓自己的艦隊龜縮起來,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不過這樣一來,朝鮮半島上指望運輸艦隊輸送補給的大明帝國陸軍,遇到惡劣天氣之後,日子就越發的難過起來。

“噹噹。”在威海衛的軍港內,張如德的辦公室房門被人從外面敲響,打斷了這個大明帝國北海水師艦隊司令官的思緒。

“進來!”張如德抬起頭來,看著走進屋子裡的軍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