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向西北出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草長鶯飛、杏花微雨、和風煦暖的早晨,我開著捷達載著劉叔出發了。
離開“潮來萬里波光閃”的北海、駛過“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江南、途經“拂堤楊柳醉春煙”的中原、路過“秦川沃野八百里”的關中、穿越“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河西走廊、進入“雪晴雲淡日光寒”的西北大地,終於到達距離阿拉奇最近的一個城市----塞外江南阿克蘇。
下了車,感覺天氣好像“咻--”的一下就冷了,從北海的春光明媚像一夜之間又回到冬天的北風蕭瑟。
劉叔說“全國美食千千萬,西北佔一半”,我們要在這兒休整一下,好好玩兩天。
當下按圖索驥找到了久負盛名的恰瑪古燉羊肉店----這家據說在阿克蘇經營了好多年、比較有名氣的“柯坪燉羊肉”。店不大,裝修也不算太精緻,樸實無華,一股濃郁的維吾爾族民族風格,生意好得不得了。感覺好像進了家南方街邊大排檔,桌子不大,凳子類似於綠皮火車上那種背靠背的柔軟座椅。適合朋友小聚,主打一個實惠。
要了份燉羊肉,酒精爐烘烤著小鐵鍋,略微有點乳白色的湯“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大塊的帶骨羊羔肉、大塊的恰瑪古、胡蘿蔔、還有幾段飄浮著的大蔥;羊棒骨、饢坑肉、烤包子、兩瓶“奪命大烏蘇”,和劉叔一人一瓶。
提起當地話語中被譽為“小人參”、“長壽聖果”的“恰瑪古”,很多人估計會一頭霧水,說到一種鹹菜“涪陵榨菜”,很多人都知道。長得有點像青蘿蔔,內地叫“蔓菁”、或者“蕪菁”,河南老家叫“薺菜疙瘩”。
西北地處高寒,恰瑪古藥食兩用,《維恰爾藥典》記載有清肺止咳、填精壯陽、明目增視、生髮護髮的功效,且口感比內地的好多了。當地人眼裡已經食用了2000多年的富鹼食物、恰瑪古是羔羊肉的“靈魂伴侶”,可以有效抵消人體內大量的酸性,中和人體酸鹼性,是餐桌上必備美食。
恰瑪古燉羊肉真的應了那句“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帶骨羊羔肉、恰瑪古、皮牙子(洋蔥)、鹽,添上水,就足以製作出一道“好吃”的西北特色美食。
恰瑪古綿軟柔滑,羊肉吸收了恰瑪古的清香,少了油膩的口感,恰瑪古有了羊脂的浸潤、口感綿滑,彼此成就、相互促進。秋風起、樹葉黃的天氣裡,吃著肉質細嫩、不羶不膩的羊肉,喝一碗回味清甜、熱氣騰騰的湯,真是別有風味、回味悠長。
“攢勁的很”。
接下來兩天又品嚐了阿克蘇地方美食,紅柳烤羊肉串、庫車烤全羊、阿瓦提烤魚、新和滷野鴿子、羊腿把子手抓飯、拜城大盤雞、波西卡拉(一種奶油為主要原料的薄餅)、西北拌麵(拉條子)。主要素菜基本就是大蔥、皮芽子(洋蔥)、土豆、豆製品,青葉菜類很少,明碼標價的一盤青菜價格和一盤肉差不多少。
現在再過去,滷野鴿子基本上是吃不到了。或者說你吃過感覺味道還不錯。野鴿子現在屬於保護動物,不允許非法獵取。你說你吃了,必然的結論是哪裡出問題了。要麼是原材料以假亂真,掛羊頭賣狗肉,糊弄人的,要麼是非法手段捕獲的野鴿子。
開著車拉著劉叔轉悠到溫宿大峽谷(天山托木爾大峽谷)。
當地人稱為“庫都魯克大峽谷”,意為“驚險、神秘”,這裡號稱中國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質奇景、雅丹地貌,全國最大的岩鹽喀斯特地質勝地,被譽為“峽谷之王”。
看說明峽谷面積200平方公里,距離號稱世界四大佛窟之一、距今2000多年的克孜爾千佛洞不遠,劉叔嫌太累,沒有進去玩。感覺有點遺憾,以後有機會一定專程來參觀參觀。
在多浪河溼地公園溜達一圈,也沒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