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將領們商議後,決定採取圍困之策,切斷敵軍的補給線,等待敵軍內部出現混亂。與此同時,他派人向李承乾稟報前線的情況,並請求朝廷增派糧草和兵力,以確保圍困計劃的順利實施。

在京城,李承乾接到韓烈的奏報後,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戶部尚書面露難色地說道:“陛下,經過這場戰爭,國庫的糧草和物資損耗巨大,如今要增派大量糧草和兵力,恐怕……”李承乾眉頭緊皺,說道:“無論如何,前線戰事要緊。朕命你想盡一切辦法,調配糧草和物資,不得有誤!”戶部尚書只得領命而去。

然而,隨著圍困時間的延長,大乾朝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長時間的戰爭使得百姓負擔加重,一些地方開始出現了民怨。同時,朝堂上也有部分大臣開始質疑繼續圍困敵軍的決策,認為這會消耗過多的國力,主張與敵軍議和。李承乾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一方面要考慮前線將士們的努力不能白費,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國內的民生和朝堂的輿論。

,!

在這種情況下,李承乾決定派蘇瑾前往前線,與韓烈商討應對之策。蘇瑾抵達前線後,韓烈向她詳細介紹了當前的局勢。蘇瑾沉思片刻後說道:“韓帥,如今國內出現一些問題,繼續圍困敵軍雖能取得最終勝利,但可能會引發國內動盪。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與敵軍談判,提出一些有利於大乾朝的條件,結束這場戰爭。”韓烈聽後,有些猶豫:“蘇大人,敵軍狡詐多變,若談判不成,豈不是耽誤了戰機?”蘇瑾說道:“韓帥,我們可以在談判的同時,繼續保持軍事壓力,讓敵軍明白和談對他們也是有利的。”

經過一番商議,韓烈和蘇瑾決定先派使者前往敵軍營地,試探敵軍的態度。使者來到敵軍營地後,向敵軍將領轉達了大乾朝的和談意願,並提出了一些條件,包括敵軍割讓部分土地、賠償戰爭損失等。敵軍將領聽後,心中暗自思忖:如今己方雖有盟友支援,但被圍困已久,糧草也逐漸短缺,繼續戰爭對自己不利。然而,若輕易答應大乾朝的條件,又心有不甘。於是,他對使者說道:“和談之事,容我等商議後再做答覆。”

在等待敵軍答覆的過程中,大乾朝軍隊並未放鬆警惕。韓烈加強了對敵軍防線的巡邏和監視,防止敵軍突圍。同時,他也在思考著若和談失敗,該如何應對。而蘇瑾則利用這段時間,深入瞭解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安撫民心。她看到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心中深感憂慮,更加堅定了透過和談結束戰爭的決心。

終於,敵軍的答覆來了。敵軍將領表示願意和談,但對於大乾朝提出的割讓土地和賠償損失的條件,他們只願意做出部分讓步。韓烈和蘇瑾得知後,再次商議。韓烈認為敵軍誠意不足,不應輕易妥協。而蘇瑾則認為,如今國內形勢不允許再進行長期的戰爭,適當的妥協可以換取和平,為大乾朝贏得恢復國力的時間。

就在兩人意見相持不下時,前線又傳來一個訊息。敵軍的一支小股部隊趁著夜色,試圖偷襲大乾朝的糧草輜重。雖然被大乾朝軍隊及時發現並擊退,但這一事件讓韓烈更加警惕,也讓他對敵軍的和談誠意產生了更大的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蘇瑾決定親自前往敵軍營地,與敵軍將領進行面對面的談判。韓烈雖擔心蘇瑾的安危,但也明白這或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挑選了一隊精銳護衛,護送蘇瑾前往敵軍營地。

蘇瑾來到敵軍營地後,見到了敵軍將領。她鎮定自若地說道:“將軍,如今雙方都已疲憊不堪,繼續戰爭只會讓更多的百姓生靈塗炭。大乾朝提出的條件,已是最大的誠意。若貴方執意不肯妥協,大乾朝軍隊雖歷經苦戰,但士氣高昂,定能與貴軍周旋到底。而貴軍被圍困已久,糧草短缺,又能堅持多久呢?”敵軍將領聽後,心中有些動搖。他深知蘇瑾所言屬實,若繼續僵持下去,對己方極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