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行為迷惑不解,我就越認為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是有某些最普通的事件造成了這種奇特的行為。越是深入研究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小事,我的研究就越有價值。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學習的。

作為一個文化人類學家,我也是從下述前提開始進行研究的,即最孤立的行為之間也存在某種系統的聯絡。我十分重視數以百計的細節如何形成了一個總體模式。一個社會必須為自身的生活方式設計某種模式,對某些情況的處理方式和評價方法表示認同,那個社會中的人便會把這些解決方法視為全世界的基本理論。無論有多大困難,人們都試圖把這些公認的處事方式融合起來。人們既然接受了賴以生活的價值體系,就一定要在個人的生活中按照相同的價值體系來思考和行動,否則就勢必陷於無效和混亂當中。25【25薩評: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網路社會的法則,正是對作者這種觀念的顛覆。今天的一個人,只要本人不因之精神分裂,完全可以在現實生活和網路世界裡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和價值觀,而不必擔心引發混亂和不便。尼古拉·尼葛洛龐蒂管這個新出現的社會現象叫——數字化生存。看來,從1944年以來,人類到底還是有了些進步呢。】他們將力求保持統一,並建立了一些共同的原理和動機。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和諧,否則整個體系必將崩潰。

經濟活動、家庭行為、宗教儀式以及政治目標就像齒輪一樣都相互配合在一起。如果一個層面發生的變化比其他層面更加迅速,其他層面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本身正是來自一致的需要。26【26薩評:社會是一部機器。如果某個齒輪轉得快一點,可能帶來良性的壓力帶動整個機器的加速,比如深圳特區就可算是這樣一個齒輪;但如果轉得太快了,這種過分的壓力就會迫使本來合作的其他齒輪變成阻力,最終把這個轉得太快的齒輪破壞掉,比如變法的王安石就好似這種過快的齒輪。領先時代一步是天才,領先三步是瘋子。】在沒有文字的社會中,對權利的追逐不僅表現在宗教儀式上,也體現在經濟交往以及與其他部落的關係當中。後來,一些文明民族擁有了書面文字,教會必然會保留關於歷史的記錄;而沒有書面語言的部落卻不能夠這樣做。但是,隨著人們對經濟和政治權利的逐漸認可,教會逐漸在一些領域放棄了自己的權利。雖然保留了記錄,但內涵已發生了變化。27【27薩評:作者認為是文字的出現使教會失去了權威,我們該怎樣理解呢?我認為這是作者的一個筆誤,因為以西方最流行的基督教會而言,文字的產生也遠在教會產生之前。但作者的潛意識是要強調文字的重要作用。當教會失去對文字的壟斷之時,宗教的權威就崩潰了。這是符合歐洲的情況的。文藝復興中,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使文字產品的生產傳播速度大大加快,而成本大大降低,超過了教廷能夠控制的範圍。文字產品的擴散意味著知識和思想的普及化,教會的神聖與威嚴也伴隨著這個過程而衰落。也許正因為印刷術的如此貢獻,西方才將其列入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