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劉伯溫邀請孔希學(2)(第1/3頁)
章節報錯
孔希學雖對劉伯溫避而不談改革之事感到有些失望,但又實在不好強求,畢竟對方是邀請自己前來,若是過於執著,反倒顯得自己小家子氣。
思索片刻後,他只得微微點頭,應允了劉伯溫的提議。
不多時,下人們便開始有條不紊地上菜。
一道道精緻的菜餚被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桌上,熱氣從盤中升騰而起,帶著誘人的香氣,瀰漫在整個大堂之中。
隨後,劉伯溫熱情地伸手邀請孔希學落座,臉上始終洋溢著和煦的笑容,彷彿他們之間從未有過改革立場上的分歧。
飯桌上,劉伯溫拿起酒壺,為孔希學斟酒,語氣誠摯地開口道,“衍聖公,說起這儒家學問,那可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孔子乃至聖先師,其教誨如明燈,照亮了華夏數千年的文明之路。”
“他所倡導的‘仁’‘禮’思想,早已融入我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無論時代如何風雲變幻,歷經多少滄海桑田。”
“這些思想始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孔希學原本還沉浸在對劉伯溫避談改革的失望情緒裡,聽到這番話,不禁微微一愣,心中頓時湧起一陣莫名的疑惑。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疑惑地看著劉伯溫,心想,這劉伯溫明明是改革派的核心人物,怎麼突然對先祖如此吹捧起來?
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深意?
劉伯溫似乎看出了孔希學的疑惑,卻並未停下話語,“就拿這‘有教無類’來說,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讓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知識的機會,這是何等的遠見卓識!”
“還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培養出了無數賢才。”
“衍聖公出身孔門,想必對這些思想的感悟更為深刻。”
孔希學微微點頭,神色稍緩,但很快又皺起眉頭,語氣堅決道,“劉大人對儒家思想理解確實深刻,可如今朝堂推行的科舉改革,幾乎要改變儒家的特殊地位。”
“以往科舉以儒家經典為核心,選拔出的人才皆尊崇儒家之道,這才使得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國家也因此有著穩固的道德根基。”
“如今改革,加入那些雜學,選拔出來的人才心思不定,如何能傳承儒家的正統?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劉伯溫笑著擺擺手,“衍聖公莫要著急,先吃點菜,今日咱們就單純聚聚,不談改革這些煩心事。”
“我只是真心欽佩孔子的智慧與胸懷。”
然而,孔希學卻絲毫沒有放過改革這個話題的打算。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神色認真且嚴肅,直視著劉伯溫,“劉大人,這改革絕非小事,它關乎儒學傳承,關乎國家根基。”
“儒學在我大明的崇高地位,那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經過祖宗們的認可,又在漫長歲月裡獲得了百姓的真心信服。”
“如今改革,讓儒家經典不再是科舉的重中之重,日後朝堂之上,儒家的聲音怕是要被削弱,這是我絕不能接受的。”
劉伯溫微微嘆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衍聖公,改革科舉並非否定儒家,而是希望選拔出更全面的人才,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局勢。”
“儒家思想依然是大明的精神支柱,這一點從未改變。”
孔希學冷哼一聲,“劉大人,你說的好聽,可實際呢?”
“一旦改革推行,儒家經典被冷落,用不了多久,儒家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這是我們這些儒家子弟的失職。”
這時,電視裡的戲班子正唱到精彩之處,激昂的唱腔迴盪在大堂。
劉伯溫靈機一動,舉起酒杯,臉上重新掛上熱忱的笑容,端起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