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快,快扶我進屋,這天幕,我不看了。”

張遼不看了,其餘的人卻都產生了興趣。

都說這張遼厲害,他們倒是要看看,這張遼究竟有什麼厲害的。

【張遼的八百破十萬,廣為人知。

很多人都認為是孫十萬憑一己之力將張遼拉進的武廟。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合肥之戰以前,張遼就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遼,看看張遼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天幕下的張遼,抬頭仰望著天幕。

他沒有想到,自己合肥一戰,已經被後世廣為人知。

不過,除了逍遙津之戰,還有一場戰鬥,讓他最為滿意。

【張遼少為郡吏,因為武力值出眾,被幷州刺史丁原納為麾下。

應大將軍何進的邀約,丁原進入洛陽,除掉十常侍。

而張遼則是聽從命令,到河北募兵。

等他招到千餘人回到洛陽,洛陽卻已經變了天。

何大將軍被宦官殺害,丁原被呂布殺害,而董卓,則一手遮天。

無可奈何的張遼,帶著人馬跟隨了董卓。

而董卓好景不長,被呂布殺掉,張遼又跟隨了呂布。

呂布有勇無謀,並非明主。

終於,呂布掛了。

麾下的將領,全被處決。

而張遼,則帶著自己的人投奔了曹操。

此時的他,三十一歲,終於遇到了值得自己付出的明主。

官渡之戰,袁紹兵進白馬。

多數人都知道關羽在此處斬殺顏良,立下大功。

此戰,其實是張遼何關羽的共同作戰。

張遼也在後續的戰爭中立下了功勞,升為裨將軍。

除了武力出眾,張遼也兼具膽識與謀略。

小說裡,有關羽單刀赴會。

而正史上,有張遼單身上三公山,勸降敵軍主帥。

曾經依附於呂布的泰山屯帥昌豨,在呂布死後沒有投降曹操。

於是,曹操派夏侯惇和張遼前去討伐。

數月的征戰,糧草將盡,大家都想著撤軍回去。

而張遼發現,昌豨在兩軍戰鬥時有些猶豫,好像有意歸降。

於是,他隻身前去勸說昌豨,並跟隨對方前往三公山的家中,得到昌豨 的認同。

之後,昌豨歸順了曹操,東海之地暫時得到了穩定。

這件事的危險程度可謂極高。

小說中,關羽的單刀赴會,至少雙方還維持著友好的表面關係。

而張遼和昌豨兩軍正在交戰,說不定就直接將他殺了。

曹操得知這件事以後,跟他說,這不是大將該做的事。

而張遼卻說:“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帶著您的旨意去,昌豨必然不敢害我。”】

天幕下,無數的皇帝笑了。

“懂事噢!”

【和高傲的關羽不同,張遼除了勇武過人。

他還有著智謀和情商,以及難能可貴的謙卑。

試問,有哪一個君主會不喜歡呢?】

嬴政:朕甚是喜歡,速速送來,與朕一同征討天下。

【之後的張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幾乎所有的戰事都有他的身影。

討黎陽,拔陰安,破鄴城,掃常山。

而此時的張遼,也頗受曹操的喜愛。

曹操甚至出城迎接張遼,並讓張遼跟自己同乘一輛車。

拜張遼為蕩寇將軍,都亭侯。

可這些戰績,都沒資格讓張遼成為武廟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