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古一邊帶著眾人裝配車床,一邊帶著眾人學著使用操作。宋應星和陳啟雲上手極快,簡單操作已是熟練,另外還有兩個西洋人也學會了。

張好古覺得也差不多了,就去工部衙門,找到尚書,把進度報告了一下,又提議多生產一些車床以及衍生機械,這樣就需要再劃出一個廠,機械加工廠,建議宋應星任大使,陳啟雲,和那兩個洋人任副使,再調幾個工匠進去,一邊加工著,一邊在擴大。

張鳳翔聽了,也就九品差遣,就答應了。現在規模小,現在暫時先在火器廠,等另找個地方蓋廠,到時候廠房蓋好了,規模也大了。

張好古見尚書大人答應了,就回去告訴了宋應星他們。告訴完了,把宋應星拉了一邊,說道:“聽我師兄講,宋兄精通鑄造,冶煉,我給宋兄一個任務,就是車床需要的刀具,要想切削鐵材,不僅材料要好切削,刀具要硬,要耐磨,要耐高溫,車床關鍵在刀上,要找一種新材料,宋兄一定要造出來,現在暫時是夠用,百鍊鋼或者碳鋼材質都能用,可是隨著材料硬度增加,刀具也要相應提高,炮筒現在是鐵,以後一定會往鋼的材質發展,那樣會省材料,減少重量,增加強度,好處宋兄是知道的,那麼刀具就需要更高強度的,”

宋應星答應了下來。張好古又給宋應星畫了一張麻花鑽的簡圖,告訴宋應星這也是一種刀具,可以在實心的鐵塊上鑽孔,然後詳細的解釋了怎麼用,怎麼加工,又給畫了幾張刀具形狀,怎麼淬火。所有一切都要摸索來,張好古只能提供大概,這些都需要宋應星帶人去反覆實驗,才能形成成熟工藝。

隨著兩人的熟悉,宋應星問張好古,見張好古大都能打出來,即使具體的答不上來,卻也能給個大體方向,自己許多有疑問的問題,去問張好古,大都能找到答案,這下可好,不僅是在火藥廠問,甚至跟到張好古家裡問,有時候倆人是掌燈夜談,甚至有那麼一夜,兩人談到了雞叫。宋應星是孤人來的京師,家眷尚在老家。乾脆,張好古吩咐書童給宋應星找個屋子,也住在了家裡。

慢慢張好古對宋應星的涉獵之廣深深歎服,宋應星對張好古的博學也是崇拜無比,搞得宋應星是兩眼熠熠生輝。

這天倆人又是秉燭夜談,張好古說:“宋兄,眼下先屈就加工廠,等時機成熟,咱弄個研究所,什麼金屬冶煉了,火藥配方了,槍炮改造了,機械製造了,格物,火油分離了,糧食增產了,光聲了,兵器了,染物織料了,醫學了,水利了,所有能研究的,能製造的,看到的,聽到的,都要研究,到時希望宋兄挑大樑 ,我協助,我們團結一些人來研究,哪怕咱這一輩幹不完,那就一輩一輩研究下去,讓咱們的大明矗立萬國之巔峰,讓我們的大明子民吃飽穿暖。你願意麼?宋兄”

:()學名張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