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懵懂少年(第3/4頁)
章節報錯
常常出錯,不是漏算了進位,就是搞混了減數和被減數。面對這樣的情況,吳仁揚並沒有絲毫的氣餒或責備,而是絞盡腦汁地思考著解決辦法。
最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吳仁揚在家裡四處翻找,尋來了一把高粱杆。他精心挑選出一些粗細均勻且長度大致相同的高粱杆,將它們裁剪成大約十公分長的小段。接著,他又找出一根縫衣服用的細線,小心翼翼地把這些高粱杆子逐個串聯起來。就這樣,一串簡易但實用的“算籌”便製作完成了。
從此以後,每當吳蜀魏進行加減法練習時,這串特殊的高粱杆就成為了他最得力的工具。他可以透過移動和組合這些高粱杆,直觀地感受數字之間的加減關係,從而逐漸加深對加減法運算的理解。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訓練中,吳蜀魏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少,解題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終於,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刻苦鑽研和不懈努力,吳蜀魏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五十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並且準確率極高。
而在這段漫長的學習歷程中,吳蜀魏不僅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也在文化知識上有所斬獲。曾經那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毛頭小孩,如今已然蛻變成了一個粗通文字、能夠熟練進行簡單加減法運算的幼童。看著孩子日益成長和進步,吳仁揚感到無比自豪和滿足。
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吳蜀魏的膽量,並進一步激發他對於數學應用知識的濃厚學習興趣,吳仁揚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各樣的奇妙方法。
起初,吳仁揚小心翼翼地從口袋裡掏出那一疊厚厚的鈔票,然後耐心地將它們一張又一張地攤開在桌子上,慢慢地引導著吳蜀魏去認識每一種面額的鈔票。吳蜀魏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地盯著那些花花綠綠的紙張,努力記住上面的數字和圖案。就這樣,吳仁揚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個過程,直到吳蜀魏能夠準確無誤地辨認出所有的鈔票面額為止。
接下來,吳仁揚又變戲法似地拿出了一堆零錢和整錢,他緊緊握住吳蜀魏那稚嫩的小手,手把手地教導他如何進行元、角、分之間的相互轉換。吳仁揚詳細地解釋著每一個步驟,並且不斷地舉例說明,以便讓吳蜀魏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覆學習以及堅持不懈的訓練之後,聰明伶俐的吳蜀魏終於成功地領悟並熟練掌握了元、角、分等不同鈔票單位之間的換算規律。
看到吳蜀魏已經在理論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吳仁揚認為讓他親身參與到數學應用實踐中的時機已然成熟。於是,有一天,吳仁揚微笑著對吳蜀魏說道:“孩子啊,現在爸爸需要你幫忙跑一趟腿,去到一公里之外的那家便利店裡,幫咱們家購買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食鹽、香菸還有衛生紙等等。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所需,同時也是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的大好機會哦!”聽到這話,吳蜀魏既興奮又有些緊張地點了點頭,表示願意接受這項任務。
當吳蜀魏來到便利店挑選好商品準備付款的時候,他會格外謹慎小心。每一次在把錢遞給售貨員之前,他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反覆計算好多遍價格,唯恐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現錯誤,從而給自己原本經濟就不寬裕的家庭增添額外的負擔。確認計算結果沒有問題後,他才會放心地把相應數額的錢款如數交到售貨員的手中。
透過這樣一次次真實的購物體驗,尤其是在付錢和找零的過程當中,吳蜀魏深深地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漸漸地,他對於學習數學的熱情變得愈發高漲起來,彷彿開啟了一扇通往神奇知識世界的大門。自那開始,多識文字也成了吳蜀魏心裡的自發追求。每當看到灣裡比自己稍大的孩子揹著書包上學、放學,吳蜀魏總是找到吳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