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著“我自己也要去讀書。”吳仁揚只得安慰道:“你現在還小,等你滿七歲了,我就送你去上學。”

每到飯點時分,吳仁揚都會牢記那一句古老的箴言——“席邊教子,枕邊教妻”。於是乎,飯桌便成了他傳授人生經驗和知識的講臺。

他常常會講述自己幼年時期的悲慘遭遇:父親早逝,家庭貧困致使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因為沒有接受足夠的教育,許多必備的技能和知識都與他擦肩而過,這給他後來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和困擾。所以,他殷切地期望著兒子吳蜀魏千萬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吳蜀魏呢?儘管年紀尚小,對於這些話語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地領悟到了讀書的重要意義。漸漸地,一股勤奮好學的力量在這個孩子內心深處生根發芽。

一本小小的田字本,在吳蜀魏稚嫩而又堅定的筆觸下,不到兩三天的功夫就被認認真真地填滿了。那些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漢字彷彿是他努力成長的見證者。而且,經過吳仁揚堅持不懈的教導,吳蜀魏已經能夠熟練書寫出一百多個漢字啦!

不僅如此,走在路上的時候,吳蜀魏開始對路邊牆壁上的宣傳標語產生濃厚興趣。遇到不認識的漢字,他總會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請教。然而,有時候連吳仁揚自己也被難住了。面對這種情況,吳仁揚只能無奈地告訴兒子:“孩子啊,你可要好好學習哦!爸爸現在不認識這個字沒關係,只要你將來把書讀好,一定能認識更多更復雜的字、能夠掌握很多很多的知識,結束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當一個光宗耀祖的人!”聽到這話,吳蜀魏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神裡閃爍著好奇與渴望的光芒。

吳仁揚看到懂事的吳蜀魏,心裡是說不出的欣慰。然而,對於讀書是否有用,有多大用,書讀多了究竟能不能改變命運,吳仁揚自己心裡也沒有底。人生嘛,活著的時候總要給自己一點念想!不然的話,活著跟死去有什麼區別?人活著,就是為所愛之人去活,為所敬之人而活,上為父母,下為兒女,哪怕當牛做馬也要心甘情願!否則,這世上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心甘情願用最多的汗水、最苦的日子去滋潤這片廣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