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德化詔獄拉攏言官 漢王提請遷移瑞藩(第3/4頁)
章節報錯
,一舉一動都有許多人盯著,而且他需要和外臣和平相處,所以不適合做這種事情。”
駱養性聞言,心裡一陣膈應:懂了,皇帝不想徐本正這位新任東廠提督背黑鍋,所以就把鍋扣到我們腦袋上,可真體恤自己的心腹。
反正王德化喝完茶就要走,駱養性死死攔住:“督主,這差事可真是太難辦了,您千萬得給卑職指條明路啊。”
王德化笑道:“我自身都難保了,上哪給你指明路去。你出身世家,根基深厚,有什麼可怕的。
橫下心、閉上眼,大膽幹就是了。”
駱養性氣得差點翻白眼,你讓大膽幹啥,找死嗎我。
兩人拉扯了半天,王德化實在推脫不過,方才指點道:”駱公啊,你識得田爾耕、許顯純嗎?”
“督主這話問的,自然認得啊。”
王德化拍拍駱養性肩膀:“言盡於此,駱公好自為之吧。”
說罷,王德化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駱養性一個人站在原地發呆。
離開北鎮撫司,王德化徑直來到承乾宮覆命。進入殿內,只見自家皇爺正坐在椅子上,望著皇貴妃畫像發呆。漢王正站在桌案前,抄寫著什麼,王承恩則站在漢王身旁侍候著。
就這樣靜悄悄的,誰也不說話。王德化心中閃過古詩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
王德化也不開口,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
又過了約莫一刻鐘,朱慈炤舒了口氣,將硃筆放下。
王承恩這才出言稱讚道:“殿下這手鐘王小楷,看著都有皇貴妃娘娘七八分筆力了。”
崇禎聞言,轉過頭輕哼了一聲:“你誇他也要有個度吧,什麼七八分筆力,怎麼可能,他才幾歲。”
王承恩答道:“皇爺冤枉奴婢了,奴婢絕沒有誇大其詞。”
“行了,行了,拿過來朕看看吧。”
王承恩忙將抄好的經書遞了過去。
崇禎坐直了身子,細看一番,然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確實不錯,說七八分有些過了,但和你家娘娘的字有六七分像,倒是實情。小小年紀有如此筆力,倒是我小瞧四哥兒了。”
朱慈炤答道:“兒臣不僅從小就由母妃指點,後來又跟著高先生讀書習字兩年,自然比同齡之人強些。”
崇禎又點點頭:“高時明的筆法,內廷無人可及。所謂名師出高徒,你跟他學字,筆力比一般人強很正常。”
朱慈炤立即順竿攀爬:“兒臣最近對書法又存了許多疑問,也無人指點,而且兒臣還想再學學隸書。所以還請父皇准許兒臣時不時地向高先生請教請教。”
崇禎略一思索便答應了:“可以,高時明已經年老乞休,但偶爾傳召他入宮教習倒也無妨。”
朱慈炤心中欣喜,連忙謝恩。高時明可是前任司禮監掌印,名下心腹太監無數,勸說他替自己效力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哪怕是短期合作也好啊,接下來的兩年時間,是最難熬的日子。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關鍵是北京肯定會落入偽清之手,這天下大勢無論如何都難以阻擋。
朱慈炤退而求其次,只想帶著一個小班底去漢中就藩。
為什麼是漢中,因為北方數來數去,有可能守住的,也就只剩漢中了。北方守漢中,南方則在四川、雲南、貴州、湖廣謀求根據之地。
到時如果能擋下偽清、南明和大西軍前面幾波攻勢,天下就還有可為。
擋不住,就可以躺平任嘲了。
朱慈炤嘆了口氣,決定速戰速決,趕緊敲定出宮之事,於是向崇禎問道:“父皇打算何時安排兒臣就藩?”
父子倆講話,倒是都直來直去。崇禎聽到這個突兀的問題,卻也沒有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