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思索片刻,提議道:“大叔,或許可以嘗試在招募時給出一些特殊政策。”

“比如,對願意來鋼鐵廠做工的匠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減輕他們原本匠戶身份所附帶的勞役負擔。”

“甚至可以給予他們一些額外的獎勵,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朱元璋點頭表示認可,“嗯,你說的咱現在確實可以做到,也正好慢慢改變咱的一些制度,以後再逐步廢除。”

“這匠戶制度施行多年,雖有穩定匠人群體、保障朝廷手工業需求之功。”

“但如今弊端也愈發明顯,限制了人才的流動與發展。”

“藉著這擴產招募工人的契機,倒是可以先小範圍地進行變革。”

朱樉連忙應和:“父皇聖明,如此一來,既能解決當下鋼鐵廠工人招募的難題,又能為日後制度的革新探探路。”

“只是這錢的獎勵,還得有個具體的標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牛曉乾接話,道:“這個獎勵標準的制定,我們可以借鑑現代公司的模式。”

“可以根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在廠裡工作時長來制定獎勵標準。”

“比如,技術熟練的高階匠戶,給予他們更多的錢獎勵,對於願意長期在鋼鐵廠工作的,也相應提高待遇。”

“同時,明確獎勵發放的時間節點,比如工作滿一年、三年、五年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這樣既能激勵工人長期穩定工作,也能讓他們對未來有清晰的預期。”

說完,他自信地笑了笑,“明天我去我爸的廠子看看,參考他們的模式,到時候給你定製一份工資標準的樣板。”

朱樉連忙說道,“牛哥,那可就太感謝你了!”

朱元璋伸手重重地拍了拍朱樉的肩膀,神情嚴肅且認真地說道,“老二,此次鋼鐵廠擴產的重大意義,想必也無需咱再多費口舌強調了。”

“這關乎著我大明未來的軍備力量、各項建設,不容有失。”

“若在這過程中遇到任何難題,你無需顧慮,直接前來向咱彙報。”

朱樉一臉堅定,立刻回應道,““父皇放心,兒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父皇所託。”

朱元璋微微點頭,隨後將目光投向沐英,說道:“走,我們也該回去了。”

一行人來到山谷口,朱元璋停下腳步,神色凝重地對沐英交代道:“沐英,你務必牢牢看守好這裡。”

“此地至關重要,任何人進出都必須經過咱和標兒的許可。”

“當然,那些去現代學習的人你也認識,他們除外。”

沐英領命回應,“陛下放心,沐英願以性命擔保,定當嚴守此地,絕不允許任何未經許可之人踏入半步。”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隨後登上車,對毛驤說道:“去宋濂府上看看。”

不多時,騷包的‘龍車’就緩緩停下,眾人便到了宋濂府上。

宋濂早已得知陛下即將到訪的訊息,早早便在府門口恭敬地迎候著。

宋濂見到朱元璋,俯身行禮,“陛下親臨,老臣未能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笑著扶起宋濂:“宋學士,不必如此多禮。”

“咱此次前來,主要是想和小李,小牛瞧瞧你和標兒培養的那些學子們。”

宋濂趕忙在前引路,帶著眾人往府內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陛下,自從臣的孩子從現代學習歸來,臣便將這些學子的諸多事務,都交付於他負責。”

“而臣目前,則專注於在這些學子當中,挑選那些甘願埋頭鑽研學術的苗子。”

“只是,願意靜下心來做研究的學子實在太少,這一個月下來,臣才好不容易挑選出不到三十名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