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海浪瞬間平靜成了一潭死水。

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塵埃在光線中飛舞,似乎也在這緊張的氣氛中凝固了。

李啟緊緊地盯著前方,目光如炬,如同一隻正在覓食的雄鷹,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那笑容裡帶著一絲不屑,彷彿是在嘲笑群臣的愚蠢與短視。

“陛下,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張肅忽然開口說道,聲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靜的朝堂上顯得格外清晰,這聲音彷彿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宛如在死寂的黑夜中點亮的一盞明燈。

張肅在說話之前,先是恭敬地向李啟行了一禮,

他身著一件青灰色的官服,官服上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只有簡單的紋理,顯示出他的低調與務實。

他面容清瘦,目光堅定而誠摯,給人一種剛正不阿的感覺。

然後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直視前方,他早就看不慣這些大臣的行徑,此時他深吸一口氣,心中想著絕不能讓義士軍蒙冤,那決心如同磐石般堅定,然後向前一步,腳步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地上紮根,如同大樹紮根土壤,拱手道:“陛下,義士軍雖未受朝廷正式冊封,卻屢次為大齊平定邊患,抵禦外敵。去年北疆蠻族入侵,燒殺搶掠,正是義士軍拼死抵抗,才保我大齊邊境百姓安居樂業。臣以為,義士軍非但無過,反而有功。”他頓了頓,聲音洪亮,這洪亮的聲音在大殿裡迴響,猶如洪鐘大呂敲響,“彈劾義士軍者,不是昏庸無知,便是別有用心!”他在心裡暗暗期待著皇帝能夠看清真相,不要被這些奸臣所矇蔽,彷彿在黑暗中渴望著光明的降臨。

在說話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不時地看向李啟,眼神中帶著忠誠與堅定。

張肅與李啟之間,是忠誠臣子與明君之間的關係,他們彼此信任,共同為大齊的繁榮穩定而努力。

而那些彈劾義士軍的大臣,與李啟之間存在著一種潛在的權力博弈關係,他們可能受到其他勢力的蠱惑或者自身利益的驅使,試圖削弱皇帝的力量。

張肅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一些原本附和彈劾的大臣,此刻紛紛低下了頭,不敢與李啟的目光對視。

他們額頭滲出汗珠,後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溼,黏糊糊的貼在背上,感受到來自皇帝的威壓,這種威壓如同實質的重量,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就像揹負著一座沉重的大山。

他們心裡懊悔不已,不該輕易地附和彈劾義士軍,如今卻不知如何收場,如同陷入泥沼的困獸。

在低下頭的時候,他們的

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彷彿一根緊繃的弦,隨時都可能斷裂,這緊張感就像濃霧一樣籠罩著每個人,又似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將眾人緊緊束縛。

福安站在李啟身旁,他穿著一身太監服飾,那服飾顏色略顯暗淡,以深灰色為主,腰帶上掛著一些小物件,顯示出他的身份。

他身形瘦小,面容略顯蒼白,眼睛細長而透著機靈。

他皺著眉頭,眼睛裡滿是擔憂,眼睛微微眯起,如同一條謹慎的蛇,他微微側身,身體稍稍傾斜,湊到李啟耳邊,嘴唇輕輕蠕動,低聲說道:“陛下,老奴覺得此事蹊蹺,還需謹慎。”他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哼哼,只有李啟能聽到,彷彿是一片樹葉飄落的聲音。

他在心裡默默祈禱著皇帝不要衝動行事,這朝堂之上的陰謀詭計太多,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陷阱,如同行走在佈滿尖刺的鋼絲上。

在說話時,他的眼神中滿是關切,偷偷地看了一眼李啟的表情。

李啟輕輕點了點頭,目光掃過群臣,最終落在了最先站出來彈劾義士軍的老臣身上。

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和警告。

他緩緩開口,語氣冰冷:“義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