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考察藥園(第2/2頁)
章節報錯
採摘。這是春耳,質量比秋耳稍遜,但遠高於夏耳。
夏天雨水勤,木耳生長太快,來不及增加厚度就開始腐爛,所以夏耳賣不上價,大多留著自己吃。
木耳的事情告一段落,陳秀麗開始準備去藥園考察的事。陳曉明家在桓清縣,秀麗來到這裡才知道,桓清和新圖,地貌物產相差無幾,但前者發展比後者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在桓清縣,不僅有相對成熟的藥材園,山野菜種植也小有規模,這些平時只有春天才能吃到的時令山珍,透過反季節的大棚,能在春節前後賣出高價。
桓霞藥園,是陳曉明為自家藥園新改的名字,有兩層意思,一是響應國家退耕還林的號召,二是因為他媳婦叫韓霞。陳曉明包了兩座山,藥園就隱藏在綿延的山脈之中。
“五味子,細辛,黃芪,三枝九葉草這些常見的藥材都有種,生存條件和環境與野生的無異。”陳曉明指引著秀麗穿梭在藥材床之間。
“這些都是買的種子?”陳秀麗有些詫異,她曾經向農科站打聽過,很多藥材都沒有種子賣。
“是種出來的,不過種子買不到,都是我自己上山採,也收過一些,我研究種藥材有十來年了,你看見這些,算是我一年年攢出來的。”
陳秀麗有些佩服陳曉明,種植是個苦差事,她自己摸索了幾年也沒摸出來門道,人家已經堅持了這麼久。
“我家我爸以前是赤腳醫生。”陳曉明和陳秀麗講訴自己種植藥材的初衷,“家裡從小藥材就沒斷過,耳濡目染吧,我喜歡藥材,就是聞著味兒都覺得舒服,農民嘛,只有土地可以利用。”
“去年藥材行市不好,你也受到影響了吧?”
“可不是,”陳曉明豁達笑著,“剛剛種出點成果,就趕上跌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提起來。現在也沒什麼人收,今年的搞不好就砸手裡了。”
“你的藥材沒有固定銷路?”陳秀麗不相信,陳曉明種植多年,手裡肯定有不少收藥材的二道販子。
“沒有。”說到這個,陳曉明嘆了一口氣,農民賣點東西是真難,以前量少,過路的藥材販子隨隨便便就收走了,現在眼看著量起來了,價格卻跌了。他知道陳秀麗乾的就是買進賣出的營生,所以才一力勸她過來,在陳曉明看來,能幹買賣的,肯定有銷路,認識人多,怎麼都比他坐在家裡兩眼一抹黑來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