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在地方院校做研究就是如此,必須多交朋友,才能融入到學科的圈子裡去,否則,一個人在雲南閉門造車,有什麼成果大家都不知道,可謂是事倍功半。

楊銳在“國際醫學與生物大會”上大出風頭,自然是康弘結交的物件。

科研圈子裡的資歷,泰半是用成果堆起來的,三十餘歲的康弘雖然是年少有為,破格提拔的副教授,但與楊銳卻是不能比的,別的不說,光是一篇sci影響因子4。0的《jmc》論文,就比地方大學的教授厲害了,更別說“國際醫學與生物大會”上發表的論文。

另外,與理查德的科研競賽,也是很刷聲望的事,當然是作為贏家。

科研競賽雖然殘酷,但正因為它的殘酷性,使得科研競賽的勝利者,能夠得到多方矚目。

基礎效應就是同行會認真的閱讀你的論文,並且先入為主的認為你有一定的水平。

這就好像是軍備競賽和戰爭的區別一樣,沒有打仗以前,各國怎麼吹噓都都可以,可也只能讓人半信半疑,譬如中東戰爭前的以色列,中印戰爭前的中國,馬島戰爭前的英國……但一場仗打下來,說服力再強大不過了。

戰爭是用血賭出來的聲望,兵兇戰危,結果出來以前,誰都不確定是海灣戰爭式的,還是越南戰爭式的,或者是兩伊戰爭式的……

科研競賽賭的是科研員的科研生命以及大筆的資金。在生物領域,因為一次科研競賽而倒掉的公司不計其數,因為一次科研競賽而鬱郁終生的科研員如過江之鯽。

被楊銳戰勝的理查德,橫跨中美兩國,同時拿著北大和加州大學提供的經費,憑藉聲望尋找金主,用了上百萬美元,消耗近一年的時間,堵上幾十年的歷史,結果大敗虧輸……可以說,理查德的科研生命已經終結一半,他就是想要重新來過,也只能從十萬級的專案重新開始,沒有三五年的奮鬥,沒有一篇頂級論文,再想回到以前的位置都不容易。

但是,發表一篇頂級論文又是何其之難,尤其是科研競賽失敗的理查德,他的論文交給同行評審,首先就會遭遇到更嚴格的標準……

相對應的就是聲名鵲起的楊銳了。

理查德的損失,反襯出楊銳的強悍。對康弘這樣的年輕副教授來說,加州伯克利分校簡直是神一樣的聖地,該校的教授竟然被楊銳打敗,自然是神級一般的故事。

事實上,越是圈內人,對於楊銳的勝利就越感敬畏,這也是身為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的蔡教授,會親自出馬,為楊銳申請60萬元經費的原因。

自恢復高考以來,進入北大的天才如火山迸發的出現,但達到楊銳這種高度的,至少生物系是一個都沒有。

尤其是楊銳的同齡人,大部分還在艱難的學習著基礎課程,他們的優秀更多的體現在學業和社會活動上,對於研究,遠遠還沒有達到入門的程度。

簡而言之,與楊銳同齡的學霸,仍然是處於學習狀態的學霸,而楊銳已經開始變成研究型和實用型學霸了。

有關鉀通道的論文,妥妥的證明他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素質。

楊銳若是北大的員工,就憑這一篇論文,即可破格提拔到副教授,再過些年,吃老本到教授都不成問題。

除了年齡,康弘結交楊銳,完全是高攀的模式。

正因為如此,接到楊銳的電話,康弘是相當的高興,特意借了學校的小巴,帶著一群人遊覽昆明市,包吃包住,並堅持要送幾人去騰衝,並道:“我和雲南軍區的關係不錯,可以安排你們到軍區的療養中心去住,我親自去的話,安排的條件肯定好一些。”

“太麻煩了吧。”楊銳還真沒接受過如此殷勤的地接待遇,30年後的科研界和現在已經不同了。

80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