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之權?不就是童貫透過王黼幫他爭取到的嗎?還有姚平仲兒子無功無德,升職為將軍,你以為童貫沒有幫他?你明白了吧!幫李延慶實際上就是在幫我自己。”

高衙內點點頭,“孩兒明白了!”

停一下他又道:“只是銀礦之事不太好操作。”

高俅微微一笑,“若是平時,我確實不好操作,不過現在倒有了一個機會,明天我就去和官家談一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

御書房內,趙佶眯著眼睛聽完了高俅的彙報,京兆軍希望把涇川銀礦劃給軍隊作為養軍資產,趙佶倒也並沒有勃然大怒,之前高深向他彙報過,京兆駐軍效仿燕山府,將五千鄉兵轉為長訓鄉兵,實際上就是變成增兵,補充宋夏邊境的兵力不足。

趙佶並不愚蠢,他雖然和西夏達成了邊境裁軍協議,但西夏都城興慶府距離邊境不過一天的騎兵路程,隨時可以殺到邊境,而大宋都城距離邊境至少五天路程,等禁軍趕到陝西路,黃花菜都涼了,這一點趙佶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兆府和太原府保持駐軍,就極為關鍵了,這也是趙佶默許京兆府以變通的方式增加五千長訓鄉兵的原因。

不過把涇川銀礦劃給京兆軍則是另外一回事,這可比准許京兆軍鑄錢還要有油水。

“太尉,養五千軍隊需要多少錢?”趙佶隨口問道。

“回稟陛下,按照殿前禁軍的標準,每月光俸祿就需要八萬貫,如果按照邊疆禁軍,則稍微少一點,五萬貫左右,加上伙食以及雜費開支也要一萬多貫錢,至少需要六萬貫錢吧!”

趙佶眉頭一皺,“要這麼多?”

“陛下,大宋每年軍費開支都是朝廷最大的財政的負擔,微臣從前不太理解,入相後才知道當家柴米不容易啊!”

“你這混球,意思就是說朕不懂當家之難嗎?”

高俅嚇得連忙解釋,“陛下高瞻遠矚,眼界當然不像微臣這樣低。。。。。。”

“好了,你是什麼水平朕很清楚,你那點小心思朕也明白,不用在朕面前解釋那麼多!”

“陛下是火眼金睛,微臣哪裡瞞得過陛下。”

趙佶微微一笑,他知道高俅年輕時不學無術,不過卻對自己忠心耿耿,把他放進知政堂,也算是自己的一根眼線。

“既然一個月要五六萬貫錢,那這半年李延慶是怎麼解決軍費問題,是靠寶妍齋的錢嗎?”

高俅哪裡敢說靠寶妍齋,那不就變成李延慶的私軍了嗎?那可是會觸犯天子逆鱗的。

“據微臣瞭解,這半年是靠剿滅黑党項的戰利品,陛下不是賞給他們了嗎?”

“戰利品有這麼多?”

“差不多吧!有十餘萬貫錢,還有二十萬張羊皮,按照市價可值二三十萬貫,之前應該就是靠這筆錢維持,現在有點維持不下去了,所以才向朝廷求援。”

趙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參茶,沉思片刻道:“那你的意見呢?”

高俅可不是傳話筒,他是樞密院的首腦,也是知政堂的相國,主管天下軍務,在銀礦之事上,他有絕對的權威,當然只是建議權,決策權還是在天子手中,這件事之所以沒有透過知政堂,也是因為涇川銀礦屬於軍方資產,知政堂無權插手。

否則就算趙佶點頭答應,知政堂可以駁回,大宋相國可是有權拒絕執行天子無理的決定。

高俅知道官家會問自己的意見,他沉吟一下道:“西夏投降了金國,微臣很擔心宋夏邊境,微臣認為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增兵,之前微臣在知政堂提及此事,蔡相公和王相公都一致反對,認為增兵違反了宋夏間的裁軍協議,正好樞密院收到了李延慶的奏請,微臣認為,增加長駐鄉兵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增兵變通辦法。”

趙佶沉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