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螺旋式上升(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嚮明在問話的時候目光時不時的瞥向江道源,那意思彷彿在說:你這個學生到底行不行啊?
提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老國營企業,那是包括李墨曜這代人在內至少三代人的回憶,那個時候只要你一出生就註定與這家企業捆綁在一起了,從廠辦幼兒園到廠辦中小學,從技工學校到入職,房子有人分,吃飯洗澡有食堂和澡堂,採暖醫療給報銷,只要安心工作,一輩子衣食無憂,連死後的喪葬費都有廠子負責。
這種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老國營已經成為歷史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國企。很長一段時間老百姓被灌輸了這樣一種概念:國企就是僵化,落後,養懶漢和低效率的代名詞。
不信?
你看自從市場經濟到來之後,那些國企倒閉的倒閉,被收購的被收購,哪怕強行撐下去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似乎淘汰等於必然。所以這個時候誰說國營好,那就一定是腦抽。要麼是那些懷念幹吃飯不幹活兒的懶漢,要麼頑固不化的老古董。
是啊,市場經濟四十年了,你現在和我說老國營的模式,別說對面坐的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深藍集團總裁,哪怕是普通的經銷商也會笑掉大牙的。
在梳理過先前的思路後,李墨曜也一度認為自己的思維進入了誤區,但他其實已經隱隱有了一個答案,他不急於回答謝嚮明的疑惑,仍然按部就班地說:“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所謂的低空經濟,搶的都是人的飯碗,從短期內看,這些專案的確能夠帶動當地的gdp,而且沒有任何環境風險和其他風險,屬於優質專案。無人工廠、綠色工廠也是此類的代表,這些專案的背後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人怎麼辦?我們反過來想這個問題,企業的組織遠比政府靈活,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自主權很大,以企業行為帶動政策的發展是最可能實現的。看似企業做了無關的事,但智慧社群的維護和管理並不是單純的投資,一是它將來會成為企業必須擔負的社會責任,另外也可以成為企業的新營收點。過去那種生產的只負責生產、銷售的只負責銷售的模式將在大科技時代徹底的變形,政企的職能不再涇渭分明,當企業把一部分資金用在社群鄰里、弱勢群體保障中的時候,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援。剛才謝總說這是大國營,我不這麼認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上升的、前進的,但這種前進並非直線式的,而是呈現出波浪式或螺旋式的形態。所以我認為這是大科技時代下的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說得好!”
沒等謝嚮明開口,江道源表現出異常的興奮,他緊拍了一下雙掌站起來說道:“當年我和張師兄站在兩洞橋的鐵軌上眺望鐵西和鐵東,兩個區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子時我就在憂心,我們所做的究竟是在服務於人還是在逼迫於人,幾十年了我沒得到答案,現在我的學生給出了一個答案,令人欣喜,令人欣慰啊!”
看著親家異常興奮的樣子,謝嚮明差點兒沒給對方一個白眼兒,要不是還有外人在,估計這會兒他肯定控制不住風度了。
鐵西指的是鐵道西,當年的重工業區,號稱“東方魯爾”,整個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貫穿十年的動盪期讓城市的西部區域一直沒得到發展,東部因為是輕工和商業區,呈現出短暫的繁華。然而城市是一體的,不可能一塊區域發展的不好而另一塊則發展得很好。大量的老國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呈現出水土不服的情況,就在瀋州這片土地誕生了中國第一家破產廠,這絕對不是什麼光榮,當年的廠長被人指著脊樑罵了十幾年。
那個時候的老國營企業擔負社會責任是根本不需要鼓勵的,雖然有封閉、僵化和人浮於事的情況,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死板的頑疾,但企業的本身還是健康的,從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國營企業一直支撐著國家的經濟命脈。計劃經濟遵行計劃原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