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幫助鄰居、參與公益活動,可獲積分獎勵。若社員利用自己的技能為鄰居解決生活難題,或積極參與社群組織的環保公益活動、關愛孤寡老人活動等,每次活動後經評估,都會得到一定積分獎勵 。

3. 科研創新:社員研發出提高社群生產效率的新技術、新方法,或在科技發展方面有突出貢獻,能快速積攢大量積分。例如社員研發出一種新型的智慧灌溉系統,可精準控制農田灌溉水量,大大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一經社群驗證有效,將獲得高額積分 。

4. 家庭關係:透過智慧系統監測家庭成員間的交流頻率、互動和諧程度等,評估家庭幸福指數,為家庭和睦的社員給予積分獎勵。智慧系統會定期統計家庭成員間的視訊通話時長、一起參與家庭活動的次數等資料,綜合評估家庭關係。若一個家庭經常組織親子活動、家庭聚會,且成員間溝通良好、相互支援,將獲得積分獎勵 。

5. 社員認可度:透過社群成員互評、反饋,綜合評估社員在社群中的人際關係和社交表現,表現優秀者獲得積分獎勵 。在社群每月開展的互評活動中,若社員在幫助他人、團隊協作、積極參與社群事務討論等方面得到其他社員的高度認可,將根據認可程度獲得相應積分 。

(四)積分兌換規則

1. 積分梯度兌換:設定不同積分值對應不同資源兌換標準,如每10積分可兌換一定量基礎生活物資,50積分可兌換質量稍高的生活用品或簡單文化產品,200積分可兌換電子產品或更高階學習資源等 。例如,50積分可以兌換一套精緻的餐具、一本熱門書籍;200積分能夠兌換一臺平板電腦,方便社員進行學習和工作 。

2. 稀缺資源動態調整:對於稀缺資源,如特殊生產材料、先進科研裝置等,兌換所需信譽積分較高,且根據資源稀缺程度動態調整積分要求;非稀缺資源,如常見農產品、普通生活用品等,積分兌換比例較低且靈活,依據生產和庫存情況定期調整 。當社群的某種特殊金屬材料庫存較少,且短期內難以補充時,兌換該材料所需的積分會大幅提高;而當某類常見蔬菜豐收,庫存充足時,兌換該蔬菜所需的積分則可能適當降低 。

3. 勞動貢獻加成與需求導向調整:在社群勞動中表現突出的成員,兌換資源時享受積分加成;針對成員特殊需求,如家中有病人需特殊藥品或孩子需特定學習資源,在積分不足時,可少積分或承諾未來勞動貢獻來兌換急需資源 。若社員在一次大型社群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中表現出色,獲得了勞動貢獻加成,那麼在兌換資源時,原本需要100積分的物品,可能只需80積分即可兌換;若社員家中有人生病急需某種特殊藥品,但積分不夠,可向社群申請,承諾在後續的一段時間內參與更多社群勞動,經社群評估後,以較少的積分兌換到該藥品 。

(五)積分評定機制及其宗旨

智慧手環實時監測社員行為,為積分評定提供資料支援。人工智慧小i依據科學的善惡測試資料,結合手環採集的資訊,對社員行為進行分析。一旦確認善意行為有效,參與互動的個人或雙方及多方均能獲得相應積分。例如,社員A幫助社員b搬運重物,智慧手環記錄下這一行為的時間、地點等資訊,小i根據預設的善惡判斷標準,確認這是一次善意行為,隨即為社員A和社員b分別增加相應積分,社員b因接受幫助,也會獲得少量積分,以鼓勵其在未來積極回報社群和幫助他人 。積分評定原則旨在透過積分獎勵激發人性向善,團結、互助、友愛,增進社員間感情與信任。

(六)積分扣除規則

1.消極怠工處理

1. 初步認定與溝通:智慧手環若監測到有勞動能力的社員長期消極對待社群建設,無故不參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