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前番魏王殿下曾代天巡狩江誰,借陛下龍威,解危於倒懸,一舉解決了開封糧難。如今魏王乃陛下手足,代陛下征討唐國,也必可鼓舞三軍士氣口況且魏王追隨陛下久矣,長於軍中,精通武略,此番若為伐唐之主帥,料想三軍無不敬服。”

趙匡胤目光閃動,沉吟不語,党進見狀,急忙上前為皇帝解圍道:“陛下,臣雖不習水戰,但此番南下,亦非只有水軍可戰,陛下就派党進去吧,党進雖是一隻早鴨子,長江、秦淮,在俺老黨眼中,也只當它是一條泥塘,趟它幾個來回絕不成問題。”

趙光義看了党進一眼,微笑道:“黨將軍之驍勇善戰,舉朝誰人不知,只是伐唐之戰,宜速不宜緩,不知黨將軍若統兵伐唐,多久可以拿下金陵,把李煜帶到榷下面前請罪呢?”

党進不由一怔,這種事誰敢保證,那時節若是碰上一座堅城,再碰上一個善守的將領,只要城中糧草充足,打上一年兩年也是常有的事,此番南征,身為大將竭盡所能就走了,要他拍胸脯保證多長時間可以拿下唐國,他如何做保?

党進思忖片刻,猶豫道:“末將……末將恪盡職守、奮勇殺敵也就走了,拿下金陵城麼……這個……兵家之事變幻莫測,現在說些甚麼哪有做得準的,若是末將去打唐目,俺想………俺想,若是戰事順利,明年這個時候,當能攻取金陵。”

趙光義微微一笑,轉首看向趙匡胤,泰然高聲道:“陛下若允臣弟統兵南下,臣弟保證在三個月內之內踏平唐國,使之版圖盡歸於宋。”

“三個月……晉王,君前為戲言吶。”

“臣弟願立下軍合狀!”

“晉王真不愧為陛下胞弟,龍兄虎弟,氣魄不凡,晉王殿下允文允武、性情豪邁,依稀有陛下之風範,這是朝廷之幸,大宋之幸啊,魏王既有此心,陛下何妨成全呢。臣贊成魏王統兵。,…

左諫議大夫杜接欣欣然地站了出來,舉劣致禮,表示附議。群臣議論紛紛,頃刻之後,中書舍人程秦章,古僕射楊掬、判兵部事徐引陀知懈御史知雜事李玄哲、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等多位文武大臣紛紛出班響應。

趙匡胤臉色微微一變,他的目光從這些們文武大臣身上一一掠過,每看過一個人,目光便深邃了一分,只是他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沒有人敢直視皇帝的容顏,沒有誰能看得到他意味深長的目光。

趙匡胤輕輕吸了口氣,轉首看向文班之首,那裡還站著盧多遜、薛居正、呂輸慶三位宰相,趙匡胤微笑著問道:“晉王主動請纓,願伐唐國,不知三位宰相意下如何?”

三人互視一眼,猶猶豫豫走上前道:“臣等……沒有異議。”

趙匡胤面無表情,又復轉向剛剛回京,且官升一級,成為大宋朝財神爺的宋公明,問道:“羅卿之意呢?”

羅公明眼皮一抹…拱手說道:“臣以為,不管哪位大將統兵南征,有陛下運籌帷幄之中,何慮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呢?”

趙匡胤沉默有頃,豁然大笑道:“好,好,晉王既是眾望所歸…那這江南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的官職,聯就授予你了,由你統御三軍,討伐唐國。至於請辭開封府尹麼,一時也無合適人選,晉王治理開封得心應手,聯還離不得手,這樣吧,晉王離京期間,由趙光美權知開封府尹事,府衙佐貳輔佐,待晉王功成歸來,再做計較。不過……晉王可不要忘了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啊!”

“臣弟遵旨。”趙光義欣然撩袍跪倒,行了一個隆重的大禮。

朝會一散,眾文武退朝,趙光義回到開封府,在清心樓中剛剛坐定,宋琪、程羽、賈碳、程德玄等人就匆匆跑了來,一見趙光義便驚慌道:“千歲,你竟請辭去了開封府尹之職?”

程德玄呻了。茶,淡淡一笑:“慌張甚麼,本王經營開封府十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