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能推託這個危險的任務,陳永福就向李仙鳳索要了大量的戰馬,所以他率領的三千人中有一半是騎兵。而陳永福就是準備形勢一不對就滑腳。
而且陳永福也不是直線去救援,他率領著軍隊沿著黃河的沿岸走,準備一有風吹草動就撤入黃河沿岸的城池。
可是一進入河南府,陳永福就得到了一個情報:河南邊境的兩座縣城相繼失守,而農民軍攻城的方法竟然是使用了挖城牆洞的方法。
其實高迎祥在採取新的攻城方法的時候,也做好了保密工作,就想著趁著明軍還不知道這種攻城方法的時候,多攻下幾座縣城,所以他在每次攻城前都要把城池團團圍住,就是要防止有人逃跑報信。
可是高迎祥最後還是出了紕漏。因為河南野外也只有流匪了,所以百姓們都集中到了城池和寨子中。而那些寨子很多都是當地大族士紳結寨自保的地方。
當然,很多這樣的寨子原先都是山匪窩,明軍碰到也會去打打殺殺的。可是在這時候,農民軍這個共同的敵人把他們聯絡在一起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五章阻擋住了農民軍
得到這個重要情報以後,陳永福立刻就分析出農民軍的動態,並且估計出他們下一個目標就是宜陽縣。
其實這也很好判斷。既然農民軍要用挖城牆洞的方法攻城,那就不能夠找那些建造堅固城牆的城池,也就是說,象洛陽城這種大城池是沒辦法使用這種方法攻城的,所以農民軍只能夠找些新建造城牆的小縣城。而農民軍附近現在符合這一條件的就只有宜陽縣了。
判斷完以後,陳永福就準備去救援了。當然,他沒有頭昏到用自己的三千人馬去碰幾十萬農民軍的程度。所以陳永福首先就去洛陽城,要與洛陽總兵王紹禹合兵,再一同出發去救援。
可是王紹禹是一口回絕了陳永福的合兵。在明末,文武官員基本上都貪財,可是王紹禹的貪財卻在那些官員中名氣都是絕對響亮的。因為無論朝廷下發給他的部隊多少糧餉,王紹禹都要扣克掉很大的一部分。而餘下的糧餉也絕大部分養了王紹禹的親兵。
在原來的歷史上,王紹禹的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了最後。因為王紹禹一直把軍餉的八成裝進自己的腰包,所以有個外號叫做“王八成”。後來他的兵丁就把最後一個字去掉了,那王紹禹的綽號就變成了更響亮的“王八”。
有著這樣的武官,那兵丁肯定是離心離德。所以在李自成攻打洛陽的時候,只是派了一些人在城外勸降,王紹禹的兵丁就獻城投降,造成了洛陽城的失陷。
所以在王紹禹的部隊中,一般兵丁能夠吃飽飯就不錯了,那軍餉、撫卹是想都不要想。因此在王紹禹的花名冊上是有著七千兵丁。可是實際上也就五千出頭,而能拿到軍餉,能夠作戰的只有王紹禹身邊的五、六百親兵,
這樣的部隊,守守城倒還可以,但只要一出城,那些沒有軍餉的兵丁會賣命嗎?可能遇上農民軍之前就會全部逃散的吧。王紹禹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以“守衛洛陽緊要!”的理由拒絕了出兵的請求。
“爹!我們該怎麼辦呢?”陳德問道。
陳永福搖了搖頭,說道:“總得去一次吧!”
長年的謹慎使得陳永福比較寡言,他看了看陳德這個自己最得意的兒子。又加了一句:“你先回開封,向巡撫大人搬救兵。”陳永福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身涉險地。
“爹!讓其他人去吧。兒子能保全自己的。”陳德笑著回答道。說完以後,陳德賣弄般地揮舞了幾下手臂,向自己的父親顯示出自己的孔武有力。
陳永福被兒子那種孩子氣般的舉動逗樂了。陳德的年齡確實不大,他也只有十八歲。不過陳德確實練的一身好武藝。尤其是箭術,在陳永福軍中也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