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出身名門的公子哥,還是出身寒微計程車子,都紛紛向書齋的掌櫃借來紙筆,爭相圍繞著江頌宜,開始抄錄詩篇。

他們一邊揮毫潑墨,一邊對江頌宜讚不絕口。

“江大小姐真是心胸開闊,氣度不凡,如此慷慨無私,即便聖人亦不過如此!”

“天下文人定會感念江大小姐的慷慨之舉。”

江頌宜聽了這些話,心中忽地浮現出一些往昔的片段,但她並未開口回答。

她並不貪圖世人的感激,她只是在履行,師父生前未曾完成的心願。師父曾經傳授給她知識和智慧,而她,願意為了師父,貢獻一些微末的力量。

俞桓珅恭敬地對江頌宜一拱手:“江大小姐,在下有一事相商。”

江頌宜輕輕地瞥了他一眼,語氣淡然:“何事相托?”

俞桓珅目光誠摯:“在下有意出資,助江大小姐將這批詩詞集結成冊,讓詩壇奇才李賀的佳作流芳百世。”

江頌宜心中早有此願,她渴望讓師父的珍貴詩篇永傳千古,然而,印製書籍所需的人力物力浩大,加之世家門閥對書籍出版權的把控,及其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讓她一直躊躇不前。

俞桓珅周圍的那些豪富文人紛紛附和:“桓珅兄,這等青史留名的盛事,你豈能獨佔風光,我等也願意出資助編詩集!”

“不錯,以往我們與桓珅兄共同編纂的飛花雅集,不過是小規模的文化娛樂,如今我們應當大有作為,成就一番偉業!”

黎霆珣也恭謹地一拱手:“江大小姐,在下雖貧寒無財,但願為傳承先賢遺教盡一份微薄之力。”

那些寒門學子也紛紛表示願意加入,畢竟他們也不願空手套白狼,白白抄襲江頌宜默寫的詩句。

江老夫人靜靜地在一旁觀察,她的長孫江晟錦正在白鷺書院深造,有志於仕途,因此她對這些學子們的派系也有所瞭解。

以俞桓珅為首的這群風雅富貴才子,與黎霆珣為首的寒門學子,平日裡相互瞧不起,界限分明,他們在金都城的茶館中多次展開激烈的清談辯論,互不相讓,可謂水火不容。

沒想到,今日竟然因為江頌宜這個出身鄉野的孫女,他們放下前嫌,願意齊心協力編纂書籍。

江柏川見到眾人對江頌宜的支援,作為她的親二哥,他也不甘落後,毅然決然地表示:“我也要出資!這書齋就由我買下,專為妹妹編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