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竹匠也越來越多,許悠然粗略的估計了一下,直到現在為止應該有不下三百人了,聽說其中還有不少是寧橋過來的,可見這一門失傳的技藝有多吸引人。

到了九點半的時候,鄭安怡站直了身軀清了清喉嚨開口說道:“各位竹匠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菁語的鄭安怡,站在我旁邊的這一位,是我們菁語最年輕的竹匠良工陳之問。

也就是接下來主要負責,和大家一起討論正反交插編織技巧的主講人。

我也實話告訴你們,這一門失傳的技藝並不屬於我們菁語,而是來自於陳良工的師傳。

能夠把師門的獨傳絕技拿出來進行傳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希望所有遠道而來的匠人良工們,接下來應該全副心思的投入咱們的技巧討論之中。”

鄭安怡話一說完,教室裡面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陳之問有些靦腆地開口說道:“我也不會教人,這樣吧!我先拿出材料,給你們大家演示一遍,然後再帶著大家做一遍可好?”

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口號,也沒有長篇大論,一上來就直接進入主題,讓那些還沒有準備好的匠人們,瞬間坐直了身軀,聚精會神的望著他的雙手。

陳之問已經開始向大家介紹手中的材料了,篾絲的厚薄控制,顏色控制,長短控制,一步一步緩緩的進入了主題。

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他的操作,明明和大家平時編制的一些手法相差無幾,可漸漸的,他手中的圖案卻出現了變化。

當正面出現了正方形回紋時,陳之問把反面也展示給大家看,同樣是回紋,可另一面卻是菱形的。

編織一個回紋的時間,前後加起來還不到五分鐘,可正反面出現的效果,卻讓人歎為觀止。

有不少的匠人表示,根本就沒有看清楚他的動作,也有不少的匠人表示,想要拿點材料跟著一起動手。

鄭安怡讓工作人員給每一位過來的匠人都送上了材料,就連許悠然也有份。

陳之問這才開始了第二輪的重複講述,因為要帶著大家一起動手的原因,這一次他的速度特別的緩慢,每一個步驟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眾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