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兵餉一事,與張有過摩擦,雙方至今仍心存芥蒂,不過熊是個豪放之人,便主動上前與張尚書碰了杯,並寒暄了幾句,看的出來,張鶴鳴的笑容有些勉強,不過熊也沒過分在意。

在宴會上,令熊廷弼高興得是,他竟巧遇了仰慕已久的鄒元標。鄒是剛剛還朝的,此時已滿七十歲,新被任命為刑部右侍郎。他一上任便向皇上提出應起用趙南星高攀龍丁元薦等,並請求恩恤已故的東林###,皇上很痛快答應了。比起鄒老,熊算作晚輩了。從他做御史開始,他就對這位以“敢言不畏死”著稱的前輩,一直懷有敬佩之心,此時他忙端起酒杯向鄒元標敬酒,鄒元標忙滿口稱謝,並叮囑熊廷弼領兵打仗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經略脾氣比較暴,可要與兵部搞好關係啊 !…… 熊廷弼連聲答應了。

熊廷弼發現鄒元標一桌上,坐著幾個不太熟悉的面孔,經鄒大人介紹,熊方知他們都是一些東林黨人,有新被起升為光祿丞的高攀龍,有新被任命為刑部主事的王之寀,還有翰林院檢討繆昌期、工科給事中魏大中。鄒還告訴熊,前吏部郎中鄉居三十年的趙南星,也已被起升為太常寺添注少卿,很快就要來上任了。熊早就耳聞趙南星與鄒元標,還有已病故的顧憲成,他三人被海內成為“三君” ,時人將三人比作東漢反宦官的竇武、劉叔、陳蕃,今見東林賢人濟濟一堂,熊便含笑與諸位碰了杯。

之後,熊廷弼對鄒元標說:熊某聽說鄒老先生一回到京城,就向皇帝上了一道《和衷共濟疏》,提出消除門戶朋黨之見。鄒元標點頭稱是,說自己在進京路上,聽說了遼陽失守,曾嘆息到三十年來惟爭門戶,不問邊疆之事,禍見於今日!鄒告訴熊自己在這篇疏中回顧了以往,指出朝中最大的毛病在於不能舉賢任能,從今後但願諸大臣凡論及一人時,務要持公持平,若都能從國家大局與民眾出發,和衷共濟,那便是社稷的福分。……

熊廷弼聽後感慨頗多,他心說但願別再出現我在前方作戰,專門有人在後方拆我臺的事兒?……鄒元標彷彿看透他的心思,提高了嗓門彷彿對全體與會者說:“方今皇上年幼,敵在門庭,倘若誰還搞黨同伐異,幹那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就是對國家不忠!”熊廷弼聽了十分痛快,連飲了三大杯酒!……

十五歲的張嫣被冊封為皇后,入主坤寧宮,已三個月了。張嫣乳名寶珠,其父張國紀是河南祥符縣秀才,為人正直守本分。張嫣酷愛詩書,端莊貞靜,眉宇間常透出一股剛毅嚴正。她是秉筆太監劉克敬選中的,皇上朱由校見過後也比較中意。新婚宴爾,兩個人還算投緣,時間一長,張嫣發現這位十七歲的皇帝,胸無點墨,竟對史書上的人物典故一無所知,彷彿從不看書,他的興趣全集中在拉鋸弄斧引繩削墨上。一次,皇上做了一套護燈屏風,材料是紫檀木的,上面刻有寒雀爭梅圖,活靈活現的,張嫣很是喜歡,當她問朱由校,讀沒讀過陸游的《詠梅》詞時,朱由校竟茫然無知,問陸游是哪家的花匠 ?此時張嫣才知這位皇上基本上沒讀過書。……

她開始擔憂起來了。每天那麼多的奏章,還有無數棘手的軍國大事,他一個識字不多的人怎能應付得了?不過她發現皇上身邊有個“護國軍師” ,他就是乾清宮的大總管秉筆太監王安。王安有五十來歲,身材瘦小,常是一臉的嚴肅,不過對自己倒蠻和氣,每當遇到自己,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皇后知書達理,多幫幫皇上 !”張嫣聽說,凡內閣或吏部的奏請,差不多都是王安用硃筆“批紅” ,然後告知皇上一聲就行了。張嫣還聽說王安與內閣劉一燝大人吏部周嘉謨大人是患難之交。她還聽說皇上正準備讓王安當司禮監掌印,那可是宮裡最高的官位,相當於外朝的首輔。張嫣心想有了王安當家,即使皇上貪玩不理朝政,估計國家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