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徑直回了馬邑的朔州刺史署。
而杜士儀在竇明珍親自點了一百精銳隨行;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了拔曳固營地附近的一座小丘時;杜士儀登高遠望;就只見附近只餘數百帳;有沒有竇明珍所言的三五千人還是問題。
而等到他們馳馬接近;就只聽不知道哪兒傳來了尖銳的號角聲;緊跟著就只見各處好一陣慌亂;須臾相迎的並不是盛裝的族老;而是蜂擁出來的雜亂兵馬。然而;就只見這些人中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半大孩子;亂糟糟的看上去無甚章法。結果;還是竇明珍一騎突出;高叫了一聲。
“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代州長史杜使君到”
儘管這個中氣十足的聲音足可以⊥這些蜂擁出來的人全都聽到;但他們還是並未散去;只不過;不少人臉上都流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表情;不少人還好奇地打量著杜士儀。這時候;杜士儀索性撥馬上前了幾步;這才用嫻熟的突厥語問道:“拔曳固部如今誰人主事?難道有客從遠方來;就是這樣的待客之道?
這句話在人群中激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有一個白髮蒼蒼衣著樸素的老者撥開四面拿著弓箭;提著刀劍的老老少少;徑直走到了最前面。見對面那一行人也分開了一條道路;一個看似年歲不大的青年策馬上前;他立刻恭敬地撫胸行禮後就直截了當地問道:“可是當年安撫同羅部;後來又在雲州收納奚人度稽部的杜使君麼?”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丟包袱
杜士儀自己都不知道;他在上至突厥;下至鐵勒和奚族的民眾當中;名聲居然都很不錯。突厥人對於他的好印象;來自嶽五娘冒充突厥王女“招搖撞騙”;給他臉上貼金;散佈了無數神乎其神的傳奇。至於鐵勒人和奚人對於他的好印象;則是他屬於少數幾個肯出面安撫他們這些異族的大唐官員之一;而且;他不單單是許人以好處;而是真真切切地給人以實際利益。所以;當他給了那老者一個肯定的答案之後;他立刻被人恭恭敬敬地迎入了營地。
在小丘上登高望遠看不過數百帳;可是;等到真正進入營地;杜士儀方才體會到;這些營帳大多數已經老舊不堪;而隨處可見的;幾乎沒有一個青壯。
小則七八歲九十歲的孩子;老則五六十開外的老人;再有就是長相普通的婦人;那些圈養的牛羊馬匹也不見多少;整個營地顯得蕭條而沒有多少生氣。即便是老者引他進入了一座外表上看起來最齊整的大帳;內間陳設也顯得極其簡單。唯有席地而坐的那塊絨毯上;編織著精巧的花紋;彷彿來自西域。
因為杜士儀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突厥語;也就是鐵勒語;所以親自將杜士儀迎入大帳中的鐵勒老者自然不會勉強賣弄自己那點根本沒法見人的漢語;索性就用了鐵勒語。恭敬地請杜士儀坐定;又吩咐了一個侍者去預備奶茶;他便笑著說道:“我是如今的拔曳固都督勒健略;見過杜使君。”
所謂都督;是當初鐵勒諸部禁不住突厥攻勢;分裂之後請求內附大唐時;大唐天子李隆基給五部酋長的官號。說是都督;但其實只統轄本部族民;而且各出兵馬;聽從天兵軍節度大使;也就是如今的河東節度使號令。然而;杜士儀對鐵勒突厥奚族契丹都有相當的瞭解;見這勒健略垂垂老矣;少說已經七十出頭;大帳前甚至都沒有多少供驅使的衛士;他就知道;此人聲稱的拔曳固都督;不過是好聽罷了。
想到這裡;他就直截了當地問道:“如今拔曳固在朔州境內的族民;還剩下多少人?”
勒健略苦笑一聲;又嘆了一口氣:“杜使君既然垂詢;那我也沒什麼好隱瞞的。想來杜使君一路過來;已經都看得清清楚楚了;朔州境內的拔曳固族民;只剩下老弱婦孺;如今的營帳看上去固然還不少;但已經有很多是空的了。滿打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