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道,然後小心翼翼地從鄧啟手中接過手機。他調整好角度和光線,按照鄧啟的要求認真地給對方拍了兩張照片。拍完之後,他仔細檢查了一下拍攝效果,確認沒有問題後才將手機遞還給鄧啟。

鄧啟接過手機,熟練地點開相簿,迅速找到剛才拍好的那兩張照片。接著,他手指靈活地操作著螢幕,將照片移動到一個新建的資料夾裡。這個資料夾是以當前房屋戶主的名字來命名的,一目瞭然。完成這些步驟後,鄧啟抬頭看向吳蜀魏,正好迎上了對方詢問的目光。

鄧啟微微一笑,解釋道:“我之所以會給每戶的照片都單獨建立一個資料夾,並以戶主的名字進行命名,一方面是為了方便自己後續上傳照片的時候能夠快速準確地查詢到對應的檔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混淆不同房屋的照片,確保工作的準確性和高效性。”

吳蜀魏聽後恍然大悟,不禁對鄧啟豎起大拇指,由衷地稱讚道:“鄧醫生做事真是滴水不漏啊!考慮得如此周全細緻,我們大家都應該好好向您學習才行。”

“那是必須的,作為先進村的村幹部,不但要帶著頭腦做好村裡事,也要節省出時間給自己第二職業幹活來補貼家用。在村裡,一個不會掙錢的人誰會正眼相看,而作為村幹部,沒有好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平時在村裡開展工作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不像你們,你們的威信來自組織的任命,自帶組織光環,老百姓也會高看一等、厚愛一層,就算想給你們吃癟也會留有餘地!”鄧啟說道。

“看來鄧醫生不光醫病技術高超,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也高,是個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吳蜀魏說道。

鄧啟又從四個不同的方位拍攝了第二棟下面一半紅磚、上面一半是土磚的瓦房的照片,又讓吳蜀魏按照前棟的標準給他拍攝了在這棟房屋的兩張照片。鄧啟把這六張照片轉移到新命名的資料夾。

當他們走到第三棟房子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兩層半高的紅磚瓦房。這座房子的外觀頗具特色,正面貼著紅白相間的長條瓷磚,給人一種簡潔而明快的感覺。仔細觀察房屋兩側的紅磚,可以發現其顏色較為鮮豔,這表明這座建築建成的時間並不長。

在第三棟與第二棟之間,有一條大約一米寬的巷子。巷子裡面鋪滿了枯草和幹高粱杆,這些植物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有些枯黃。當人們走在上面時,腳下會發出“咔吃咔吃”的聲響,彷彿在演奏一首獨特的樂曲。不僅如此,空氣中還瀰漫著一股特有的、被蚯蚓鑽過的泥土的味道,這種氣味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繞到房子的後面,人們看到後襟牆上同樣貼著紅白相間的瓷磚。從外面屋頂瓦片的滴水處開始,一直垂直延伸到地面,距離大概有二十多公分。一樓的牆壁與排水溝緊密相連,它們直接由一排整齊的紅磚砌築而成一個階沿。與這個階沿相銜接的是一條約三十公分寬的水泥水溝,用於排放雨水和生活汙水。水溝的另一側則是由寬度約四十公分的不規則青石砌築而成,石頭之間的縫隙里長滿了鬱鬱蔥蔥的狗尾草,微風拂過時,狗尾草輕輕搖曳,宛如綠色的小腦袋在搖晃。與房屋後襟牆相對而立的,是一道由形狀各異但體積較大的青石所精心砌築而成的護坡。這道護坡以一定的傾斜角度向上延伸,直至抵達鄉村公路的外側邊緣,其高度足有兩米有餘。護坡與後襟牆之間的水平距離並非固定不變,底部大約只有一米左右的寬度,而到了頂部則擴充套件至約一米五之寬。令人驚奇的是,在二樓的位置竟然還開設了一扇防盜門,正對著那片空曠之處。倘若上方不知情的人貿然將此門開啟並跨步而出,恐怕又會釀成一起驚心動魄的踩空失足慘劇。

吳蜀魏抬手指向二樓的那扇防盜門,面色凝重地對身旁的鄧啟說道:“仔細瞧,這棟房屋存在著兩處明顯的不足之處啊!其一便是這扇門的開設位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