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到西崑崙山深造。石守信十分高興,當時排擺香案,叫石英磕頭認師,三天後大慧禪師便把石英帶走了。沒過多久,趙匡胤下南唐御駕親征,石守信隨軍出戰。

那石英被帶到廟內,大慧禪師教他習文練武,整天在山上跟著小沙彌砍柴、提水、種菜、收糧,力氣越練越大,到了八九歲,小手又粗又硬,像鐵鉗子,胳膊腿像鐵棒子,登山追兔子抓山雞,空手敢和猛獸鬥。大慧禪師為了增強他的體質,叫孩子吃葷,打來野獸在廟外山谷內燒吃、煮吃,又找來各種名貴藥材配製補藥,為石英強筋壯骨。

為使石英一舉成名,無敵天下,專門教石英練錘,開始用小錘,每半年換兩柄錘,每換一次增加五斤分量,逐漸加重,經過九年苦練,功夫練成了,石英雙膀一晃有千斤力量,真有橫推八匹馬,倒拽九牛回的神力。老禪師找人給他打造一對閃電亮銀錘,使起來得心應手;又託人到塞外給他買回一匹良馬叫“千里雪花駒”。這石英人漂亮,馬精神,誰看誰愛。

這一天,大慧禪師把石英叫到近前:“徒兒,你的武功練成,不敢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也夠上萬馬軍營的上將。現在宋天子和你父親在南唐交戰,你現在可以下山回家探母,然後奔前敵,為國出力報效。你我師徒一場,贈給你這錘和戰馬,留個紀念。另外有幾句言語要謹記在心:為人在世學會文武藝,報效於國家,有才還要有德。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事千萬莫做。為國盡忠出入沙場,刀槍無眼,你要處處留神。不要逞強好勝,不許忌賢妒能,早晚練功,學無止境,將來得勝還朝,到廟內看看為師也就行了。”

石英說:“徒兒謹記,老恩師教弟子文武,操心費力,我沒能在膝前盡孝,對不起老人家。”

“盡忠就是盡孝,不要多說,早些趕路吧!”

“是!”石英給師父磕了三個頭,又到前邊辭別廟中僧人。什麼師叔、師大爺、師兄、師弟呀,都趕來相送,大家把石英送到山下,指明道路,才灑淚而別。

路上行走非止一日,這天來到家中。石英離家時六歲,今年十五歲了,當初的事記不太清,連自家大門都找不到,向過路人打聽才來到府門,一報名姓,家人才道是少爺回來了,有人往裡送信,有的上前問好,趕緊把戰馬牽進府,送到馬棚。

石英被家人領到後宅,見著母親安氏,九年沒見面,悲喜交加,母子抱頭痛哭。石英勸道:“娘別難過,孩子回來了,您應該高興。”

“我高興!你這九年在外邊盡學什麼了?”石英把自己學藝經過說一遍。安氏說:“你回來,娘有了安慰。前些日子,娘都不想活了。”

“因為什麼?”

“你父一去數年不歸,最近汝南王鄭千歲從前敵回朝搬兵,說壽州打了敗仗,幾位將軍被俘,你父也身受重傷,至今生死不知,為娘整天淚水洗面,夜間常做惡夢,說你爹不在了!”

石英說:“娘!您別難過,我下山就是到前敵去,一來看望父親,二來幫助宋天子打南唐。”

“你是石家獨根苗,應該早些娶妻生子頂門立戶,哪能叫你去前敵?”

石英被說得不好意思:“娘,我還小呢,才十五歲,我不要媳婦。”

“正因為你才十五歲,娘才不叫你去前敵,你爹比你強之百倍,那些戰將,哪個不比你有本事,都沒打過南唐,你會什麼呀!”

“娘!孩兒不是說大話,我的本領比我爹強多了!我有勁兒,我練幾手你看看。”說著,石英和母親來到天井當院,叫家人把他的大錘拿來。

石英的閃電亮銀錘在得勝鉤上掛著,家人牽過戰馬,去摘大錘,兩個家人用大筐把錘抬來,放在公子眼前。石英哈腰把雙錘拿起,沒費勁兒,家人們一咧嘴,笑著說:“我們少爺真是神力,我們兩個人抬著錘,肩頭都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