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無名山恩放重進 朱叉關義勸劉孝(第5/6頁)
章節報錯
戟,抱腕當胸說道:“呼延老將軍,劉孝有禮了。”
呼延鳳點點頭:“劉將軍,在汴梁金殿上我見過你,看外表你也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材,為何保李煜?那李煜近女色誤國政,屢次興兵,為奪江山,不惜生靈和錢財,早晚必敗,你認識李重進吧?”
“他是周朝忠臣,和我共守朱叉關。”
“著呀!李重進使碎心機,設伏兵於無名山內,要暗算我主,最後如何?傷了兩員將,死了軍卒,身陷重圍,是我主有好生之德,放他逃命,不然早做他鄉之鬼。我勸你不如獻關投降,免得拋妻舍子,死在沙場。”
劉孝聽罷一陣冷笑:“呼延將軍,我久聞你的大名,才多說幾句。我劉孝乃忠良之後,將門虎子,怎能棄美玉投頑石,寧可與關同休,決不投降。李重進雖然劫殺未成,可忠義對天,千古不朽,你呼延鳳空有其名,你是北漢老將,又投大宋,反覆無常,萬人唾棄,我和你交手有失身份,我想會會帶尖的,打打帶稜的,你回去叫高懷德和趙匡胤來見我。”
幾句話罵得呼延鳳面紅耳赤:“劉孝,小孺子,你懂什麼?良鳥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我歸宋是奉河東劉王的君命,一手託兩家,保漢又興宋,我乃忠義之士,豈容爾等羞辱,看槍!”說完,雙腳踹鐙,馬往前躥,擰槍便刺。
那劉孝不敢大意,舉戟招架,封出呼延鳳的金槍,二馬錯鐙,分為南北。這一招是虛打,互相試試力氣,二次踅馬交戰。一條槍,一杆戟,上下翻飛,兩匹馬盤旋疆場,這一個好比蛟龍出水,那一個好似猛虎下山,兩邊軍卒、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只殺得塵土飛揚,天昏地暗。
此時趙匡胤已來到疆場,離營門不遠停下來,左邊軍師苗從善,右邊是元帥高懷德,其他幾位王爺侯爵在前後保護。趙匡胤手搭涼棚攏目觀看,呼延鳳和劉孝打得難分難解,一時分不出上下。
趙匡胤是行家,一看老將呼延鳳力大槍沉,出手不凡,那劉孝戟急馬快,急如閃電。這才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哎呀!”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傷了誰我都心疼,不能打了。想到這,叫高懷德:“高愛卿,叫先鋒營的人鳴金,請呼延將軍休息片刻,孤要見劉孝。”
高懷德嚇一跳:“萬歲您不能去,劉孝是仇敵,要下毒手,我們救您都來不及,不能去。”
趙匡胤說:“我也不是白給的。”
“您忘了李重進劫殺的事了嗎?”
“那天我是沒帶趁手兵器。”
說完催馬奔疆場。高懷德和史魁跟在馬後。
鑼聲一響,呼延鳳撥馬閃開,趙匡胤的戰馬就到了:“呼延將軍,先休息片刻,孤王見劉孝有重要話講。”
呼延鳳說:“萬歲保重。”
趙匡胤點頭,來在劉孝眼前:“劉將軍,孤趙匡胤在此。前者在京城見君一面,終日不忘,想你乃人中之傑,不該保唐。如能投宋,可保你高官厚祿,光宗耀祖。”
劉孝聞聽仰天大笑:“趙匡胤你做夢呢!在汴梁你就勸我投降。你我有不共戴天之仇,能保你嗎?”
“什麼仇?”
“有殺父誅兄之仇。”
趙匡胤說:“此事孤王不知,你父是誰?”
“子不言父、恕個罪說,我父乃唐朝名將劉仁瞻。”
“噢!”趙匡胤如夢方醒,想起來了。
劉仁瞻是壽州元帥,保的是南唐濠王李璟。想當年,匡胤保周主柴榮下南唐,大戰劉仁瞻,最後打到壽州,圍困城池,城內百姓餓死無數,劉仁瞻染病在床,昏迷不醒。周主柴榮射箭帶書,勸劉仁瞻投降。劉仁瞻至死不降,眼看全城軍民餓死,唐朝監軍使周廷構與左騎都指揮使張全約商議,主帥病重,不能理事,城內兵微糧盡,此城難保,如被攻破,要遭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