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金鑾殿王樸勸周主 高平關匡胤借人頭(第3/6頁)
章節報錯
說:“誰也不用著急,我心裡有數,到那準能把高行周人頭取來。”
鄭子明樂了:“對,別叫他名字嚇住,沒什麼了不起。高平關乃孤城一座,又能怎麼樣?到那不費多大力氣,就能得勝回京。二哥,我們和你一塊去。”
張光遠、羅延西說:“我們也去!”
趙匡胤想:這哥幾個除了鄭子明,誰家都有老有小,如果命喪在高平關,豈不坑了人家滿門?想到這說:“誰也不用去,我一個人就行,人多倒麻煩。再說都走了,誰陪著大哥說話呀?我這次多則兩月,少說四十多天就回來了。”
鄭子明說:“別人我不管,我是非去不可!我可不放心!”
趙匡胤想:也好,鄭子明一個人兒,在京也沒事,又不聽話,除了自己能管住,別人都不成:“好吧,我帶老三去。”
柴榮高興:“二弟,你真能戰勝高行周?”
“能!”
“有何錦囊妙計?”
“逢強智取,遇弱活擒,隨機應變,見景生情,到那再說。”
柴榮這哥幾個叫他唬住了,潘仁美也信以為真,把心放在肚子裡了。連忙告辭回府,準備出征。剩下這弟兄五人邊喝邊談,柴榮喜歡張光遠和羅延西,提出五個人重新結拜。原來他們是哥仨,又續上老四張光遠、老五羅延西。二更以後方才散去,眾人回府,只剩下趙匡胤獨對孤燈,呆呆發愣。
這時,趙弘殷老夫妻領著兒子匡義、光美和女兒趙美容來看趙匡胤,也知道明天出兵去高平關了,趙弘殷心裡難過:“匡胤,為父和高行周當初同殿稱臣,有一面之交,深知他的厲害。你這三千人打高平關是以卵擊石,還是不去為好!”
“老人家,孩兒知道。死在高行周之手,我是為國而亡,我死得明白;要死在朝裡,臨死落個叛臣,還要連累全家。所以孩兒決心已定,再不更改。”杜夫人也得了信,哭得跟淚人兒一樣:“你是家中長子,二弟、三弟還未成年,難以頂門立戶;妹妹美容還沒成親,總想在朝中挑個門當戶對的佳婿,你常常在外,不掛念家,拖至今日;你妻日夜耽心,小孫孫年幼。怕這次咱全家分散!”
“吃皇俸,報王恩,忠則盡命。您別難過。匡義,父母年邁,家中你多分心。賢妹之事,不要著急,如兒回不來,可託付柴大哥。”好歹把這些人勸走了,才回到妻子賀氏房中,看看小兒子德昭,辭別賀氏,不覺天光已亮。趙匡胤準備馬匹兵刃行裝,拜別雙親,奔校場點兵。那哥兒幾個早到了,只等鄭子明和潘仁美。
軍師王樸趕到,拉著趙匡胤說:“老夫想救你一命,沒想到卻弄巧成拙,反倒害了你。勝高行周我也無良策,只有幾句話你記住,或許有用:高行周是吃軟不吃硬,喜順不喜戧,喜善憎惡,辦事豪爽,實打實鑿不轉彎子。能摸準他脾氣,或許得勝。只能智取,不可力敵。”
“多謝軍師!”這時潘仁美、鄭子明來了,響炮出兵,大家送到十里長亭,才灑淚而別。
趙匡胤和鄭子明在前,潘仁美督後隊,一路上披星戴月,馬不停蹄,這天來到高平關,距城五里紮下臨時營房。趙匡胤對鄭子明說:“賢弟,你們看守營盤,我去趟高平關。”
“幹什麼去?”
“借高行周的人頭。”
鄭子明說:“他就一個人頭,能給你嗎?給了你他怎麼吃飯?你到那也活不了啦!”
潘仁美也說:“趙將軍你不能去!高家父子槍法絕倫,妄自尊大,你進城是自投羅網。”
“依你之見?”
“亮隊攻城,和姓高的決一死戰!”
趙匡胤說:“不成!人家有十萬兵,咱這三千人白白送死。我一人前去,見機行事。當初,我父與他有一面之交,我去勸降,投降更好,免得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