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可問題在於。就在那不久之後。皇帝遍大辦齋醮,說是要為自己的孫兒祈福。保佑他無災無病,健康成長。這法事一辦若干場,光是耗費的龍涎香就不知多少,銀子更是如同流水般花出去。讓老尚書心疼不已。
這錢若是能放到太倉裡做儲備,或是用在做正事上多好。老尚書當時忍不住就寫本上奏,建議天子立刻停止這種活動,驅逐道士,提倡節儉,移內庫之銀入太倉調撥!也不要怪老尚書無謀衝動,大明文臣想搞掉內庫的他不是 第 570 章 遞到京師,據說錦衣衛方面還上了密摺。其中胡宗憲從建議不殺汪直,到附署請斬汪直,嚴鴻也一起附署,按說他們兩加上王本固,及部分京官的呼籲,汪直的腦袋應該是一定要掉的,可是宮裡卻始終不聞不問,對本章來了個冷處理。
朝中大臣看不出這是什麼風向,便有人試探了幾輪,上本請斬,可是也沒了下文。方鈍本人雖然未負責過平倭工作,但對倭寇一樣是深惡痛絕,自然不希望皇帝赦免這個倭寇頭子無罪。而且根據他所收到的訊息,之前特赦的倭寇徐海,於海上招攬舊部,又已養成氣力,不知何時又復為害大明江山。
汪直的聲望地位遠在徐海之上,如果他真被特赦,那麼以後再要為害,其程度也非徐海能比擬。再者說,此例一開,天下人誰還有畏懼法度之心?人人爭向以財貨買命,則制度何存?更重要的是,這一百萬銀子,歸了皇帝的私人金庫,於太倉並無幫助,到時候皇帝可以拿這筆錢任意揮霍,白白養肥了無數道士而已。
所謂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帶頭鋪張,下面的人還不競相鬥富,到時候天下奢靡風大起,再要控制就不容易。綜合這幾方面理由,方鈍決心在自己致仕前,再鬥上一鬥,把這一百萬兩白銀,奪入太倉。到時候左右不過是罷官,自己本來就要致仕乞休,罷官算個什麼?
至於理由他也想好了,浙江欠朝廷的賦稅太多,光蘇州就欠了稅糧八百萬石,折成銀子哪怕按最低價也有四百萬兩,其他地方還不用算。那麼把這一百萬兩銀子說成是浙江上解的欠稅,也完全說的過去。
這錢只要進了太倉,皇帝就別想再要出來,難道他還能說,這不是欠稅,是汪直給我的買命錢?這話顯然說不出口啊,到時候叫皇帝吃個啞巴虧,也讓汪直的詭計難以得逞。自己再聯合一干忠直之臣上本,催斬汪直,便可大獲全勝。這也算自己在退出朝堂之前,給嚴嵩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家這個胡作非為的長孫,所謀的禍國殃民之事不成。也讓皇帝知道,大明朝,不是他皇帝想幹什麼,就能幹的成什麼的。
方鈍也知道,在這事裡,朝中禁海派大有拿他當槍使的意思。不過老方鈍並不在意,按他想來,這海本來就開不得。即使不提祖宗之法,單說開海帶來的影響,他就認為這開海絕對是禍國殃民之舉。商人貿易之利,遠勝農耕,到時候大家都去做生意,誰又來耕地?而朝廷沒了糧食,只剩白銀,那不就是等著滅國?再說堂堂國朝,去做貿易,和商人爭利,這又成了什麼樣子?
朝廷想要有錢,應該做的是去節流,而不是開源。天下那麼多藩王勳貴,如同老鼠一樣越繁殖越多,他們一出生就有俸祿,就有官爵,佔用了好大一筆社會資源。朝廷應該奪蔭,削祿,透過這種手法,自然可以節約出大筆開支,還有什麼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在方鈍看來,那些寄生蟲本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必要,被餓死純屬活該。可恨這麼簡單的道理,嚴嵩阿諛為本,倒也罷了,徐階竟然也不出來反對,真是豈有此理!
方鈍既然打定主意弄這筆錢,自然精心佈置。他的情報得到的十分準確,提前到此埋伏起來。趙盛等人只是防備宵小賊子,做得全是武裝鬥爭的打算,混沒想到堂堂國朝二品部堂,居然親自到此坐鎮,頓時便沒了主張。馮雲衝等人可不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