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同門之情,害死世伯劉才,自個來撈取好處嘛!

至於趙文華,他自己得罪了天家,這事兒大家倒不是太怪嚴府絕情。只是前車之鑑,趙文華死前不久據說又和嚴鴻一起吃了酒,這事兒就總讓人有點犯嘀咕了。

如今楊順的事,又一道坎在了面前。在天子來說,是把球踢給了嚴鴻,至少從表面看,楊順的命控制在嚴鴻手裡。若真是嚴鴻來個秉公執法,把楊順也一起收拾了,只怕嚴家那些門徒子弟改換門庭,就是早晚的問題。

嚴鴻聽陸炳這般說,點頭道:“多謝岳丈教誨,但有一線之路,我也會把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陸炳道:“如此便好。天家乃是有道明君,並非是不諳邊事之人。天家知道,邊軍不容易,日子過的苦,糧餉又總是漂沒。全指望殺敵斬首上,換點錢使。養活一家老小。因此於首級上的事,不太在乎。便是多報了幾千幾百首級的戰功,也不是不能諒解。至於殺良冒功麼,其實邊民是否是良。也不好說。蒙古人慣用的手段。便是先將百姓驅趕到咱的城裡,在裡面混進去奸細。等到攻城時,偷開城門,裡應外合。楊宣大若是矯枉過正,這也是好心辦壞事。也能諒解。”

嚴鴻聽陸炳口口聲聲,是在幫楊順找臺階下,知道這是岳父指點自己,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凡是別太認真。他當即道:“萬歲果然是千古難遇的聖明君主,我先代楊叔父謝過皇恩浩蕩。既然天家是這個意思。我便明白該怎麼做了。”

陸炳道:“如此便好。還有,此去宣大,畢竟是邊防重地,萬事都要小心為上。我可不想貞兒為你傷心。我於宣大之上有二人舉薦,一是宣府副總兵馬芳、一是大同副總兵麻祿。此二人皆熟知軍務,用兵有方。按說如今已近初冬,不是韃虜入寇之期。但是萬事小心無大錯,萬一遇到韃子來攻,你便萬事仰仗這二人安排。那楊順不管參劾之事真假,其人不善將兵,這是實情。他雖是嚴閣老的義子,可你的安危,是仰仗不上他。”

嚴鴻道:“小婿全都記下了,岳丈放心,小婿自有分寸。”

陸炳點一點頭,又拍了拍手。卻聽得腳步輕響,從側門進來十餘名錦衣校尉,身形各異,或精悍,或魁偉,然人人氣度沉穩,表情默然。陸炳道:“這十二名校尉,乃是老夫手下第一等能幹的人。他們在錦衣衛中的職權,不過是總旗、小旗。然而老夫給他們私下補貼的俸祿,每年卻不在少數。他們都是忠心耿耿,敢死而不好鬥。你此去宣大,若有甚不方便做的,交給他們就好。”

說罷,陸炳對為首的一個漢子道:“商子強,你等十二人此次跟隨嚴僉事前去,令行禁止,便如同隨我一樣。”

那商子強年約四旬,身材矮小滑稽,一雙眼眸雖小,卻是瞳仁閃亮,精氣十足。他拱手道:“遵大都督將領!”聲音尖細,卻語調鏗鏘。

嚴鴻見岳父將自己的貼身精銳交付,感激非常,忙道:“多謝岳丈扶持,小婿定然不負厚望!”

當夜嚴家聚會,嚴府一眾黨羽,濟濟一堂。觥籌交錯之間,眾人預祝嚴鴻此去平安無事,大功告成。

左副都御使鄢懋卿極善拍馬,舉杯笑道:“依我看,倒是盼著來些韃子兵送死才好。賢侄前者在倭寇身上撈了一筆戰功,如今再讓蒙古人湊個份子,不是正好?大明朝南倭北虜,兩大禍患。汪直已降,若是賢侄順手把俺答的腦袋砍下來,那便是國朝武功第一人,便是先太師毛伯溫,也得靠邊站。”

工部尚書雷禮也道:“鄢兄說的不錯。賢侄若是與蒙古人遇上,定是大獲全勝,將敵人殺個落花流水,為朝廷爭幾分顏面回來。再說,沒聽人說麼,到了渾源州,回家把妻休。那渾源州可是一等一的好去處,大同女子就讓你楊叔父帶你見識見識。”

嚴世蕃笑道:“如今我那親家可非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