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他們眼中,這些丫鬟跟個板凳桌子沒什麼區別。

又等了大約半個時辰,董忠康和董忠庸二人回來了,一同回來的,還有三大一小四隻猴兒。

雖說正月十六之前是大明朝各大城池最熱鬧的光景,但是一個城內耍猴兒的也不會太多,董忠康兩人跑遍了大半個陽和城,才算是又尋到了一個戲班子,那戲班子裡頭有耍猴兒這個營生,兩人半是強買的給拿了下來。

這一次來陽和城,第一是為了見侯方域,第二是為了買猴兒,第三則是看看自家店面,四處轉轉,想些營生。

現下侯方域也走了,猴兒也買了,生意的事兒也有了眉目,更是有了一番奇遇,碰到了一個奇人,可說是大獲全勝。出乎預料的和青雲子的碰面,接納,收攏,可說是今日最大的收穫了。董策隱隱然有個感覺,今日的機緣,來日必將對自己產生極為巨大的影響。

事情都辦好,天色也不早了,董策一行人便即離開,現在已經是申時中,也就是後世的下午四點左右,時間已經是很不早,就算是快馬加鞭趕回磐石堡,也是天色黑透了。

快出城門的時候,又是路過那家胭脂店,董策便下馬,大步走過去。

店面頗為雅緻,他家店面比別人家要往後退了大約四五尺,留出來一片空地,上面種著幾叢竹子,這會兒冬日,已經是一片枯黃,卻更增添了幾分悽清孤傲的意味。店面不大,門口青瓦飛簷,白石臺階,卻是幽靜的緊。

抬頭一看,牌匾上‘戴春林’三個大字赫然在目。

董策看了就覺得眼熟,好似在哪兒見過一樣,思索了片刻便是恍然想了起來——這不就是後世那個鼎鼎大名的戴春林麼?在後世,戴春林和謝馥春都是十分有名的國貨牌子,而且都是已經傳承了數百年,胭脂水粉做的極好。

難不成現在就有了?

董策還沒真猜錯,這戴春林,就是後世那大名鼎鼎的戴春林。雖然和謝馥春起名,實則戴春林香粉要早得多,在崇禎年間便已經是在揚州出現了。而謝馥春和薛天賜,則都是出現於清朝嘉慶道光年間。

戴春林在揚州開業創辦之後,因其香粉香味獨特,品質極高,使用對人幾乎沒有副作用,因此沒多久,便是名聲大噪,揚州風行。青樓姐兒,名門閨秀,遮奢貴婦,都是爭相去買戴春林家生產的胭脂水粉。後來規模越來越大,那東主也是個有頭腦的,便持續向外擴張,不但在揚州又開了足足三家分店,便是在左近的蘇州,杭州等地,也都是有分店陸續開張。

甚至連北地都是出現了戴春林的分店,陽和城作為全大明前三十,整個山西繁榮程度不會跌出前三的大埠,自然是不會被放過。

這家店,是去年中秋才開張的,雖然開張時間短,但是憑藉著過硬的牌子,精緻的包裝,名貴的產品,以及極好的效果,還是很快就在陽和城站穩了腳跟。只不過終歸時日短一些,現在還未曾掀起一陣風潮來。

戴春林香粉鋪從明代末年開業到清代光緒年間歇業,所生產的香粉在大江南北風行了二三百年,被滿清定為皇宮貢品以後的一百多年間,戴春林香粉一直是社會名流、臣商大賈的奢侈品。競相追逐層出不窮的戴春林香件已成為社會名流炫耀身份的標誌。

《人物風俗制度叢談》轉引《片玉山房花箋錄》雲:“戴春林香鋪相傳開自前明,其來己久,貨亦極佳。”

在戴春林香鋪獨領風騷近二百年後,由於戴春林香鋪遠近聞名,後來就有許多香粉店仿製。嘉慶道光年間,揚州湧現出兩家新的香粉店,先是薛天賜,後是謝馥春。薛天賜以香件聞名,謝馥春以藏香和頭油取勝。

想起了那些事之後,董策便對這個香粉店很有些刮目相看了,能在這個沒有智慧財產權,沒有專利,甚至沒有品牌保護的時代,能夠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