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已經是我預想中的極限了,完全沒想到居然還有人要求加印,趕緊大喜過望地繼續追加下去。加上付曉飛那本紅過其他小說的《紅粉與骷髏》,光小說已經賣了接近120萬冊,先不說賺多少錢,這個社會效應已經非常巨大了。

中國的市場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就在於,某種東西也許完全沒人搭理,也許一下子就紅得不能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在其他地區和國家絕沒有在中國這麼大。當年內地某個主持人對一個香港主持人說的就很好:“你們的電視臺,把所有收視率加在一起,百分之百,幾百萬頂天了,我們這裡隨便就是幾百萬,容量不一樣,發展當然也不一樣。”

賣書,在港臺地區能賣多少?90年代香港漫畫最紅最紅的馬榮成的《中華英雄》,20萬銷量頂天了。如果他的漫畫是在中國內地賣,考慮生活水平和成本的同步下降,價格減價一半,如果只能賣20萬才怪。《學習的革命》炒作時號稱銷量1億,在別的國家可能沒人信,在中國,肯定有人信,因為真的有這麼多人,這麼大市場。

窮人組成的市場也是市場,一個人一年讓你轉1塊錢一年還有10億可收呢,這就是印度和中國為什麼在90年代末特別受關注的原因。

加印的100萬冊小說上市之後,盜版也來了。

對這個事,我心裡很有底。

小說價格我們壓得很低,低到如果小批次印刷絕對是賠錢的地步。盜版書一般的伎倆就是寫一個比較離譜的價格,然後對摺往外賣,給人感覺是便宜得不能行,實際上賺的比正版還多。

然而盜版書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圖書是盜版和正版之間品質差距最大的一種東西。當年我們聽的盜版錄音帶,看的盜版電影,玩的盜版遊戲,雖然有小部分可能出現問題,但總的來說效果是差不多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盜版錄音帶經過幾年的沉澱和技術發展,盜版已經直追正版品質,導致不少正版專賣裡都偷偷塞點盜版以圖多賺兩個錢。至於遊戲和電影,尤其是遊戲,是完全沒有區別的。

圖書不一樣。

紙張,印刷,錯別字,甚至有的可能會出現排版和剪裁不當的問題……所以一般我認識的朋友裡,最窮的也會在買書的時候考慮買正版,因為這是最廉價的獲得知識和精神動力的道具,也是在真貨和假貨之間做出對比選擇的東西。

在低價策略下,二次印刷的書依然賣得很好,而且經過第一輪的熱賣之後,廣告效應產生連鎖,居然銷售速度比第一次印刷的時候還要好。

我拿著銷量統計表拍付曉飛肩膀:“兄弟,你的征途是圖書大海……”

付曉飛咬牙切齒地拿起正版《銀河英雄傳說》砸我。

****

因為太陽集團在同一個時間段內所搞的東西太分散了,讓我們的老朋友默多克也很疑惑,儘管現在控股鳳凰的人是張小桐,所有人也都有理由相信太陽集團依然和這個被媒體追捧了很久的奇才女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默多克疑惑的是,太陽集團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好像要在媒體上大展拳腳,這件事讓不斷跟中國政府爭取某些東西的他很有點寢食難安的意思。老傢伙沒事就派他兒子去騷擾張小桐,張小桐不勝其煩,每次給我打電話都免不了要抱怨幾句。

我有點怒:“媽的下次他來中國的時候找人閹了他。”

“怎麼?吃醋了?”張小桐笑嘻嘻地問。

“當然吃醋。”我知道她愛聽這個,就順著說下去,“能不吃醋麼?我就這麼一個寶貝姐姐,他還猛派小兒子往跟前湊,這不是跟我過不去麼?”

“是你想跟人家過不去吧?”

“呃……那只是一個想法,還沒構成現實……”

“那我們就一起把它實現吧。”

“沒問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