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男人將菜剛剛放下,一男一女又端著托盤出來了。

兩人一邊跳著舞步,一邊在臉上做著怪相,其動作幽默而滑稽,舞姿輕鬆而優美。

男人的肩膀上居然放了兩個長長的托盤。

而女人的嘴巴里也咬著一個托盤,手裡還端著兩個托盤。

“天哪,他到底是怎麼咬住那個托盤的呀?”

“Σ(?д?)??這也太厲害了吧!”

“(??д?)b☆d(?д??)天哪,這是怎麼做到的?”

“我覺得要做到這種地步一定要訓練很久很久的吧。”

“媽咪問我為什麼跪著看影片……”

“Σ(°△ °)︴天哪天哪,雖然我理解不了,但是我大為震撼。”

“?━=????(???????)我現在的表情就和這個顏文字一樣……”

“笑死,我連吃個冰棒我都咬不住。”

“彝族果然是個熱情好客且能歌善舞的民族呢……”

“別的不說,這種上菜方式的確很有意思。”

“你們看現場的氣氛多麼熱鬧啊。”

“用這樣的方式上菜的確有帶動氣氛的作用吧……”

“彝族同胞歡迎各位前來做客哦。”

彝族人民喜歡將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形狀,稱之為“坨坨肉。”

彝族人民認為肉越大坨主人越好客。

坨坨肉的做法是將豬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肉熟後撈起,再加鹽、花椒、辣椒等即可食用。

吃時直接用手拿肉。其味非常鮮美,因煮時不能爛燉,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則肉生,“火候”稍過則肉硬,因此,一般人做不好。且要趁熱即食。

李瀟嚐了一口,這肉是用柴火燉煮出來的,比起用電做出來的肉,帶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香味。

而且山上的寨子,燉肉用的那都是從山上接下來的山泉水,山泉水燉出來的肉,和城市裡自來水燉煮出來的肉,味道又不能夠相提並論了。

況且這彝族寨子裡面的豬,都是寨子裡的村民自己養殖的土豬,這種豬和市面上常見的豬不是同一個品種,不僅僅養殖的時間比較慢,而且整頭豬的豬肉,肥肉多瘦肉少。

所以很少有人養殖這樣的豬。

可是不新增一點點飼料餵養出來的豬,肉香濃郁,即便是不新增任何調料,這用柴火和山泉水燉煮出來的土豬肉,也是一道美食。

蘸料裡面新增了花椒和辣椒,還有大蒜生薑蔥花香菜孜然。

很常見的蘸料。

夾起一大坨豬肉,沾上一點點蘸料,麻辣焦香,令人回味無窮。

原來這蘸料裡面的辣椒,是用火燒過的。

當地人稱之為“糊辣子”。

就是曬乾之後的辣椒,到碳火和灶灰裡面滾一圈。

然後這辣椒被燒的發黑,拿出來碾碎之後,就成為了蘸料中的辣椒。

這樣的辣椒吃起來不但很辣,而且還椒香四溢。

就是燒的時候比較嗆人。

那邊的跳菜還在繼續。

只見一個跳菜者坐在另一個跳菜者的肩膀上,上面的師傅頭上,手上都還放置了托盤。

而下面的師傅也不閒著,手裡同樣拿著兩個托盤。

最厲害的是,有一位跳菜的師傅,出來的時候甚至在嘴巴里,咬著桌子的一個角。

他僅僅只是用嘴,就把那張桌子舉了起來……

宴席過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李瀟的粉絲拉著李瀟,在好客的主人家裡坐了一陣。

院子中心燃起了一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