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雨季(第2/4頁)
章節報錯
親戚朋友們還有能歌善舞的青年人在這團篝火外面圍城了一圈。
他們一邊烤火,一邊喝著酒。
他們大聲談論著最近遇到的趣事,說到高興處,笑成一片。
他們所喝的酒,基本上都是自釀的酒。
高粱酒,玉米酒,基本上每一個村子,都有那麼幾戶會釀酒的人家。
年輕的彝族姑娘們穿著彝族服飾,似乎正在等待著什麼。
“你們這裡晚上都這樣聚集在一起烤火嗎?”
李瀟看著這副場景,詢問道。
“也不一定,只有遇到逢年過節,還有這種做客的時候,才會圍在火堆旁邊。”
“我們也去烤火吧。”
粉絲拉著李瀟,也來到篝火旁邊就坐。
坐好之後,旁邊的一位大叔就好奇的詢問起來:“這個小夥子是哪裡來的呀?長得這麼白淨?”
“這麼帥的小夥子,我都沒見過哩。”
“這不是本地人吧?”
他講的是方言,粉絲便回答道:“阿叔,這是我的朋友,這幾天出門旅遊的,我就帶他過來玩了。”
“你這個朋友是哪裡人,有女朋友了沒有啊?長得這麼帥氣。”
果然,只要是遇到一個長輩,就逃脫不了這些問題。
李瀟自然能夠聽懂這位阿叔所說的話,一一回答。
那位帶他過來的粉絲就不太樂意了。
“哎呀,我也很帥的好不好!”
“小夥子,要不要嚐嚐我們這裡自己釀的酒啊?”大叔高興的將手裡的酒杯遞給李瀟。
彝族是個好客的民族,在面對客人的時候,喝酒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李瀟的酒量還行,見此情景哪有推脫的道理?
李瀟和這位阿叔喝了點就,這大叔的臉就紅撲撲的。
李瀟看著他懷裡的樂器,笑道:“你還會吹這個啊。”
大叔懷裡的樂器長得有點奇怪,表面上看起來不過就是一束竹子。
然而早就瀏覽過彝族的風俗習慣的李瀟卻知道,這可不是什麼簡簡單單的竹子。
這由六根竹子所組成的樂器,被稱之為蘆笙。
蘆笙這東西,有的人連見都沒見過,更別提吹響他了。
這大叔還披著一個黑色的蓑衣,或許是喝的高興了,大叔興奮的拍了拍李瀟的肩膀。
“沒想到你居然還認識這個啊,厲害了小夥子!”
大叔興奮的手舞足蹈起來,拿起手裡的蘆笙就要給李瀟表演一段。
李瀟自然也不拒絕。
悠揚的調子聲響起,大叔從地上爬了起來,一邊吹奏蘆笙,一邊跳著舞蹈。
旁邊的一個男人見此情況,也吹起了自己手裡的笛子,為這個男人伴奏。
旁邊的小姑娘們穿著鮮豔的彝族衣裳,也紛紛從篝火旁邊站起身來。
大家自發地圍城了一個巨大的圓圈,朝著一個方向,載歌載舞。
李瀟不會打歌,但是還是被旁邊的粉絲拉著進入了隊伍之中,跟著人群開始轉圈圈。
姑娘們拍著手,跺著腳,晃悠著身子往前走。
時而拉著手往中間靠攏,時而又收回手往後退。
時而將自己的腳踢得老高,時而又蹲在地上轉圈。
姑娘們嘴裡唱著歌兒,和奏樂的笛子和蘆笙是同樣的曲調。
內容則是一些歡迎遠方的客人,慶祝今天的日子等等的詞。
歌詞並非固定的,想到什麼就唱什麼。
所有的話語在這一刻通通變為了歌詞,姑娘們一個接一個的唱著,跳著。
李瀟喝了許多酒,跟著大家沉浸在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