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商量了一番後,最終一致決定由楊大柱這個經驗豐富的老漁民出面,去四下打探下租紫菜礁的價錢,順道再打聽看看哪兒有合適的紫菜礁出租。

隨後的日子裡楊大柱便著手辦起此事來,每天打漁回來便四處走動、四下向人打探訊息,先是在小岞村裡打聽,小岞村沒打聽到合適的才去了鄰村。

而這楊家的運氣也不算太差,楊大柱到了鄰村後,很快就打探到鄰村正好有一戶專門養紫菜的遊姓人家因要遷移去城裡長住,自家無暇再打理位於海港的十來塊紫菜礁,於是便想把自家的紫菜礁出租給人,今後只想省心的賺點租金來花。

楊大柱先把遊家那幾塊紫菜礁的狀況打聽清楚,隨後再跟著遊家當家的去瞧了瞧那幾塊紫菜礁,最後因遊家急著要辦這事,楊大柱看完紫菜礁便急忙忙的趕回家同魚兒等人商量。

楊大柱一回到家就召集了家裡眾人,喝了口茶緩了緩氣後便直截了當的說了起來:“我先前同那遊家人出海去轉了一圈、看過他們家想賣的那十來塊紫菜礁了,那十來塊紫菜礁所在的位置都不錯,都是立在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

楊大柱說著頓了頓,見眾人把他的話都仔細聽進去了,才補了句:“那遊家當家的說立在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的紫菜礁,礁石上的紫菜都長得不錯,每年都能採割下不少!既然如此,我看這遊家的紫菜礁我們可以考慮租下來。”

魚兒聽了楊大柱的話後下意識的琢磨起遊家紫菜礁的情況來,並暗暗的思忖道:這品質好的紫菜一般都生長在潮間帶,喜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

聽說那被朝廷欽定為海珍貢品的“萊蕪紫菜”,便是野生於萊蕪島周圍水中的石頭之上,據說從那石頭上採割下來的紫菜菜葉墨綠,薄細但柔韌,曬乾後色澤深紫透亮,泡水後也不會有太多海沙。

魚兒還知道除了萊蕪一帶,潮汕一帶尤其是汕頭南澳等地也都是紫菜的絕佳產地,而這些地方的共同點都是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

這麼一琢磨,魚兒便知道那遊家當家的並沒有胡亂向楊大柱誇下海口、乃是實話實說,由此可見那遊家也算是戶可靠的人家,值得打交道。

於是魚兒當下便認同了楊大柱的看法,覺得遊家的紫菜礁若是價錢合適,倒還真的可以租下幾塊來。只不過地理位置這般好的紫菜礁,遊家會出什麼楊的價錢呢?

一思及此處,魚兒立馬開口問道:“阿爹,那遊家當家的可有說他們家的紫菜礁要怎樣租給我們?是每年繳納給他們定額的租金,還是按每年紫菜的採割量來收租金?”

魚兒之所以這樣問,乃是因為在北宋租田地有著兩種不同的收租方法———一種為“分成收租”,地租率一般都佔收成的五成以上。別處的情形魚兒不大清楚,不過魚兒知道惠安一帶的地主和佃農大多是三七分成,佃農三、地主七。如果佃客沒有耕牛和農具,得向地主租用,那還得再加租金。

另一種則是“定額租制”,就是由地主規定定額的租金或相抵的物事,定下這樣的規定後,無論佃農每年的收成是多是少,都必須交足一早定下的租金或相抵的物事。

這佃農租田如此,漁民租紫菜礁亦是如此。

因此魚兒才會率先詢問遊家想用什麼方式來收租金,畢竟這兩種方式還是有著一些差別,且因田地和紫菜礁的具體情況不同,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而魚兒的疑問楊大柱早就打探清楚了,因此魚兒一發問、他就樂哈哈的答道:“那遊家的當家的倒也是個厚道人,說一切都隨我們的意思,我們想怎麼付租金就怎麼付!還說若是我們手頭不緊,就每年給他們家十貫錢當租金,這個數目是定死的,無論我們採割了多少紫菜換了多少銀錢,這個數目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