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華清池(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隆基打量著楊釗,見他品貌不錯,也確與楊玉環有那麼一分神似,心道果然是兄妹,於是愛屋及烏,對其印象不錯,開口道:
“既是娘子的族兄,那就是一家人了,楊卿不必多禮。”
隨後,李隆基又好奇地問道:
“聽三姨之言,楊卿此番是自蜀中而來?現居何職?”
楊釗答道:
“臣原為劍南道扶風縣縣尉,後為節度使章仇兼瓊徵辟為推官,特攜帶蜀中特產進京進貢。”
李隆基點點頭,緊接著追問道:
“章仇節度在蜀中如何?”
楊釗面色一肅,隨即就是接連不斷的誇耀之詞從嘴裡湧出。
“章仇節度使治理劍南道這些年,德政頗多,政績斐然,民常懷其恩惠,聞聽陛下在京師遍邀佛門,章仇節度使還捐資助建樂山大佛,以表忠君之心。”
李隆基聞言笑道:
“樂山大佛朕亦有所聞,工程浩大,耗資不小,章仇卿也算是有心了。”
見他們君臣二人相談得融洽,虢國夫人順勢向皇帝舉薦道:
“陛下,兄長他因在扶風縣時秉公執法,交惡了族中一些人,為族裡所不容,懇請陛下將兄長留在京城,也可作為陛下的一大助力。”
說著,虢國夫人還對妹妹楊玉環施了個眼色。
楊貴妃當然不會排斥楊氏宗族入京,尤其能多一位楊氏的男丁在京城內,對楊家的權勢同樣有益處,於是也出言相勸於皇帝。
皇帝被楊玉環這枕邊風一吹,樂得心醉神迷,大手一揮,當即任命楊釗為右金吾衛兵曹參軍,可任意出入禁中。
而短短半個月後,楊釗就迅速地升為度支員外郎,從六品,與蘇鶴官品相同。
……
五月。
正如後世白居易詩中“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之句,五月,正是盛夏暑氣來臨之時。
而今歲的炎熱,也不知為何,似乎比之往年更甚。
不同於“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那些爭分奪秒地收割麥穗的農民們,皇室之人無須在烈日炎炎下幹勞苦的體力活,但不斷襲來的陣陣炎浪和暑氣卻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
即使有搖扇、冰塊、華蓋等遮陽避暑之物,皇帝也終於忍耐不住,宣佈於五月初三這一日,起駕前往東都洛陽附近的行宮處避暑。
後宮妃嬪、宰相們、六部堂官等人都隨駕一道前行,國事仍由政事堂處置,而長安大小事務盡皆交付於太子李亨暫管。
皇帝離京避暑這天,旌旗滿地,長長的隊伍綿延十數里,而蘇鶴和公孫瑩也在其內。
蘇鶴是因為剪綵術以及長生之道,這些日子,皇帝多次讓蘇鶴在外國使臣面前展示剪綵技藝,以彰顯國威。
當然,也沒有忘記旁敲側擊蘇鶴容顏不老的原因,每當皇帝問及此事,蘇鶴都模稜兩可地將其糊弄過去。
公孫瑩則是因為楊貴妃的盛情邀請,楊貴妃依舊在不斷完善霓裳羽衣舞,並開始編寫樂譜,時時離不開公孫瑩的指點。
皇帝等人在清爽涼快的行宮內住了兩個多月,然而酷暑剛剛過去,短短几天之後,氣候急轉變化,呼嘯的北風幾乎是瞬間就席捲了整個京畿道地區,多地郡縣甚至還飄起了鵝毛大雪。
盛夏後才幾日就迎來了嚴冬?李隆基覺得此事蹊蹺,喚來司天臺的官員們詢問是何緣故。
司天臺天文博士等人引經據典,歷數了大乾上下三十年的天文星象之變,巴拉巴拉說了一堆李隆基都聽不懂的話,最終得出結論——氣象有異,司天臺也不知其原因。
“……”
李隆基面帶慍色地瞪著天文博士等官員,斥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