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此事未完(第1/1頁)
章節報錯
平望是蘇州府轄的一處小鎮,水塘密佈、河道縱橫,更是通衢之地,使得商賈在此雲集,雖是鎮治,卻極為繁華。
一位不起眼的老農,緩步走向一座古寺。古寺兩面環水,略顯破敗。雖在年節,但來寺內上香的香客並不多。
‘九華禪院’,老農抬頭看了看這塊匾。隱約的金漆,還能看出當年的輝煌。老農四周張望了一下,沒見人,於是跨入寺內。
寺內有三、五個僧人,老農沒搭理,直接走到一處角落,找了個地方坐下,手上拿出塊黑布條。又過了片刻,來了一位中年僧人,向老農合什。老農點頭,拿起黑布條將自己眼睛蒙上。中年僧人上前,扶著老農起身離開。
走路、坐船、又走路,聽到開門聲,老農進內。只聽中年僧人說了句,“到了。”
老農拿下黑布條,就見這處簡陋的禪房內,坐著一個年紀不輕的和尚,帶路的中年僧人向二人合什後,退出屋外。
二人相互打量著,老農在他對面坐下,還沒開口,和尚似知他要說什麼搖了搖頭。老農苦笑一聲問:“為什麼?”
和尚搖頭,“已是出家人,還理那些紅塵俗事幹什麼?”
“你不是他們父子,又怎知聖上不想見?”老農問道。
和尚笑起來,“當今聖上在京城宮中,施主錯了。”
老農顧自說:“父子之情是人倫,即便已在紅塵外,只要還是這世上的凡人,就避不開人倫。你不能替他做主。”
和尚仍是微笑著說:“你是要我們相信,當年那孩子由楚王府收養了?”
“不是楚王府,是楚王。”老農更正道。
和尚看著老農繼續道:“按你所言,楚王八子早亡。當時,你們商量著用那孩子頂上?所以,現在的景陵郡王,其實並不是楚王親子,而是……”
老農點頭,“正是如此。”
和尚大笑幾聲,像是聽到個極好笑的笑話,“你讓我如何信?”
“他記得小時候的事。”見和尚仍是笑著搖頭,老農道:“不然,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心思,讓他離開武昌?”
和尚無奈笑道:“就算你說的都是真的,我又怎知當今沒有將計就計?更何況……”和尚聲音冷了下來,“徐霈呢?你別說你就是,因為你不是。”
老農直視著和尚,淡淡道:“程濟,翰林院編修,善觀天象。當年,燕兵圍皇城,逼聖上退位。王鉞拿出袈裟、度碟,選出二十五名內臣跟隨。宮外,程濟、王應能、葉希賢三位文臣自願隨行。程濟提出讓聖上從鬼門出,隨臣從水西門行,王鉞應允。”
說到這裡,老農停了停,問道:“因而,程大人從頭到尾都未曾進過內宮,更未見過我。知道‘徐霈’這個名字,應該也是同行內臣所說。難道程大人又觀天象,知我不是徐霈?”
程濟愣了愣,哈哈大笑起來,“離京的十多年裡,‘徐霈’這個名字可不止是聽過。徐大人應該不會這麼健忘,忘記我們曾見過?”
“我沒忘。只不過,那次你見的不是‘徐霈’。雖然我不在場,但那位絕不可能自稱是內臣。畢竟,當年跟隨太子離京的,還有十名侍衛。”徐霈嘆口氣,又笑了笑,坦然的說:“若程大人不信,就此作罷。這麼多年,武昌的生活不錯,郡王殿下並不想你我再打擾他。”說完,徐霈站起身,向程濟道:“至此,我的任務結束。告辭。”走到門口,又配合的蒙上眼睛。
徐霈出門,程濟看著他的背影,神情猶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