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手下的水軍頭子老劉最近得揪心,

那些世家大族想串聯起長安城中家裡有織布工作的婦女們集體到衙門中上訪,

目的就是投訴杜荷的紡織作坊不給她們活路了云云。

而杜荷給他的命令是讓他手下的人散播各種其它的傳言來擾亂這些還未被鼓動成功的婦女們的心思,

就算不成功,也要儘量拖延時間。

老劉一張苦瓜臉在杜荷面前訴起了苦,事關自家活計的事可沒有那麼好忽悠。

“二少爺,這事我估計是要辦砸了。請二少爺責罰。”

老劉被杜荷提起來兩年了,

可沒辦砸過杜荷的事,

這會兒正跑來杜荷這裡請罪呢。

杜荷也沒真想怪罪他的心思,這可不是老劉的錯,影響收入呢,哪能這麼好忽悠。

“來,喝茶,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沈山的商隊運布出去後,回來也有快十天了,

這事還沒開始發酵,你得計一個功。”

杜荷翻了翻擺在眼前的賬本,其上記錄著從販布到北邊之後的商隊記錄。

紡織作坊的布匹生產出來後,杜荷並未在長安銷售,

而是讓管著運輸也建立了商隊的沈山北上運往突厥俘虜的收容地販賣,

又換回那些在突厥人裡一文不值的羊毛還有能在長安賣得起大價錢的牛馬羊運回來。

這兩個多月裡商隊也在持續往北邊運布匹和暖爐等等物品,錢可賺了不少。

而原來一心憋著勁,準備在杜荷的布開始在長安上市銷售就要給他找麻煩的大家族們一直沒找到藉口發難。

這下好像有機會了,而且這機會比在長安販賣布匹對他們的打擊更大。

對外貿易那朝那代都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現在杜荷橫插進來一腳,這蛋糕就又多出個分食的,

而且這分蛋糕的人手長嘴寬,一個身位擠進來分走了太多。

尋常這種與外族的大宗交易可是他們手下的商隊賺錢的首要專案。

杜荷手下的商隊銷售暖爐,

起初是溫彥博主推的朝廷的專案,去年那捐款可不是白捐的,冬季運不出去。

今年開春後,杜荷手下的商隊近水樓臺,就接洽了朝廷的任務,

主打一個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一路向北開發新的商貿業務。

白送過後,突厥人也接受了這暖爐,

那這就成了杜荷的新客戶,更多的還是從更北方來有商隊。

這暖爐使用方便,也深得北方外族歡心,還有杜荷給準備茶葉,

這個懂得都懂茶葉對於長期肉食者的作用,喝上就停不下來。

杜荷的商隊只將貨運到突厥俘虜的收容地,與更北方來的商人轉手交易。

這是杜荷定下的規矩,因為根據手下財務總監老五叔的計算,運送到這裡的相對成本和相對利潤最高。

從第一輪運暖爐到此,杜荷就讓沈山除了交易牛馬羊外,也要收羊毛,這個是重點。

這一文不值的羊毛來自南面的大唐傻子居然花錢來收購?

這不是巧了嘛,雖然收購價格相當低廉,但架不住北方的遊牧民族就羊多啊,

那羊夏季不把毛剪了可不得行,影響長肉的。

原來一文不值的羊毛突然值錢了,

而所有來交易的商隊裡也只有那個給他們送過免費暖爐的商隊收,

這可是他們草原什麼天保佑,才給他們送來的朋友。

掛著盛世兩字旗幟的商隊走來每到一地都讓這些遊牧民歡喜無比,

沈山的商隊也迅速的在北方開啟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