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有一種茅草,名字喚作巴茅。一棵草就是一叢,四季常青,到了秋天也不黃萎,是多年草本植物。巴茅的葉子比大人的手臂還要長得多,孩子們在山裡玩,最怕的就是巴茅,因為巴茅葉子兩邊的齒子最能割破孩子們的面板,每個孩子小時候走山路都被巴茅割過手,只輕輕地把手從巴茅葉旁邊帶過,不等你小心,就已見得自己手上有一條淺淺的泛著鮮血的割痕。

下雨天牛不能淋著雨拉出去放,我爸就去割巴茅葉子,掀下一兩片葉子捆成一小抱,再用褲帶後面纏帶的繩子把小抱捆成大抱,一把甩在背上揹回來餵牛。家家的牛都喜歡吃巴茅草,很合牛的口味,巴茅也是我們這上好的草料,牛嚼在嘴裡的感覺好比人吃肉的感覺,痛快、美味、營養豐富。

淺河灘裡有茅葦,三阿爹家的塘裡也生長著一叢叢的塘葦,河葦和塘葦的葦比巴茅的葦短很多,河葦和塘葦的葦竿也比巴茅的葦空脆,葦竿抽出來放幾天就枯爛了,不經放。

巴茅葦是做掃把的好材料,只要十來根葦竿好的,紮成一把,用絲索把掃把把綁結實,掃子用針線連紮實,一把自制的掃把就做好了。巴茅葦做的掃把挺耐用,不易受潮,溼了就放陽臺上曬曬,也不那麼容易爛。

但現在說起巴茅葦,我忘不了的是小時候媽媽教我用巴茅葦扎馬、扎小斗子、小簍子。

夏天,中午太熱,總是兩點半之後才出門,我媽到地裡去幹活,我跟著出來看著牛。我家的牛是黃毛色的母牛,生了一頭小黃牛,小牛可愛極了,招人愛,它跟在母牛身邊吃草,三四個多月後就不再跟著母牛,它會獨立自己去找草吃,遇什麼怕的東西了也會自己跑,不用母牛拼命地替它攔著擋著。我把牛繩牽著,不讓它跑遠了,也要照看著小牛。

我媽在地裡忙著,累了或口渴了就過來我這歇會兒,水帶來擱我這放著。過來歇氣時我媽與我並排坐在地上,喝了幾口水,稍坐了一下,“我教你用巴茅葦折東西玩啊”,說完,我媽朝地外邊的巴茅叢裡走去。

那巴茅的葦子也長得很長了,我媽走過去,那茅葦的葦頭有我媽那麼高。我媽把一根茅葦竿先與茅葉管子撇開,撇到接近葦根的時候再把葦竿的底節用力一扳,一根長長的、竿嫩葦紅的茅葦就從茅叢裡撇了出來。

我媽撇了兩根,拿過來跟我旁邊坐下,把兩根茅葦給我手上,又喝了幾口水。喝完水從我手裡拿去一根,“教你用茅葦折小馬兒”,她左手拇指和食指夾著葦竿的竿頭,把竿頭朝前,用鐮刀朝著身前把茅葦竿撇成兩條,一直撇到離葦子三四公分的時候停下來。

又從我手裡拿去另外一根,一樣地用鐮刀把葦竿撇成兩條,也留著離葦子三四公分不撇了。

“先給你折個馬,再給你折個小簍子。”

我媽先用葦竿的開口端折成一個角,這個角就是馬嘴,折完了馬嘴,再折紮好整個馬頭。兩根劈開的薄嫩有韌勁的葦竿條子互相絞扎,扎完了整個馬頭,把竿條子順下來編織馬脖子,折到馬脖子以下就變得複雜了,要幾乎與馬背垂直下去要留出馬前腿。

這樣折出來的馬是一個單面的馬樣,而不是立體的,折完了一共就兩條馬腿,馬體卷折著兩條馬腿,馬前腿伸下來,要與後腿一樣長。

如果伸出來的兩條馬腿太長,就用指甲掐斷多餘,以讓整個馬體看上去都成比例,頭瘦,身體也要跟著瘦,頭胖,身體也要跟著胖。馬脖子看上去也要肌廓俊美,馬背、馬臀上的肌體線條也要看上去俊勁有力。

看整個馬體魄怎樣的大小,就給它留多長的尾巴。尾巴就是葦子,巴茅葦子張開比梧桐葉子都大些,給馬做尾巴那肯定太大了,就要掀去大部分葦絲,只留下一小綹。

巴茅的葦子是順著葦竿一邊向下彎弧地垂著,留下最後的一小綹,從馬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