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之上,隆慶帝單手拂在膝蓋上,一手拄著頭,冷眼觀察著下方群臣的一舉一動。

在進入太和殿之前,隆慶帝就已經默許太監們把信透露給大臣們了。

就是想看一看這群吃著朝廷的俸祿,拿著百姓們的俸養的官老爺們會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只見底下群臣大半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事不關己的模樣,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模樣。這讓本就在氣頭上的隆慶帝更加怒火中燒。

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官場中的老油條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諸位愛卿,黃河決堤,田畝莊稼受損,死傷百姓無數,就連開封城也叫大水淹沒了。諸愛卿,可有何良策?”

話音落下,戶部尚書單守才第一個站了出來:“起奏陛下,當務之急是立刻派遣官員到地方巡視。

儘快勘定災情,調運糧食救濟災民。

近些年來天氣越發的冷,冬天來的也越來越快。如今已是九月,若不能儘早救濟災民,恐怕一場大雪下來,就要遍地餓殍啦!”

工部尚書李如圭也站了出來:“臣以為,除了賑災外,還要收集黃河蔓延範圍,而後修渠築堤,將氾濫的黃河重新引入主流。避免災情擴大!臣,請旨前往金龍口!”

“准奏!立刻自山東、江南、湖廣徵調糧食運往河南。

由翰林院派遣官員往三地監督,收購徵調糧食,但有商賈三倍於糧價者,抄家滅族!”

“李愛卿,朕封你為河南總督,全權負責賑災事宜,河南一切官員、府兵有權調動,一切人員務必配合你整治洪水!如有違抗,先斬後奏!

禮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二位愛卿為副史。齊心協力,共抗天災!”

“臣等領旨!!”

太子也適當的站了出來:“父皇容稟,近開封的百姓遭此天災,臣身為太子責無旁貸,理應前往河南助我大明的子民度過難關!”

隆慶帝明白,太子這是擔心地方官員陽奉陰違之下,賑災的阻力會太大,又不想讓工部尚書李如圭背鍋。

真碰上冥頑不靈的,那他這個太子就直接上,也用不著李如圭的先斬後奏!

“准奏。”

黃錦老大人站在一旁給了戶部尚書一個眼神,單守才立刻心領神會。

黃錦老大人率先站了出來:“啟奏陛下,天災常有,雖是正常,但百姓無知。加上近年來天災不斷,恐有小人生事。

臣請旨祭禮蒼天,以祈求洪水早退,安撫萬民。”

沒辦法,自從太上皇退位前的幾年,天災頻發,隆慶帝上位後也不見好轉。

要不是隆慶帝夠強,手底下也有一群夠硬的班底,恐怕大明氣數早就盡了。

至於說什麼天人感應,昏君當政致使天生災厄……

說實話,文武百官就算雞蛋裡挑骨頭,對於隆慶帝也很難挑出點什麼來了,只有勳貴舊臣可能覺得隆慶帝有點刻薄寡恩。

大明自建國以來,除了太祖外未有勤政如當今上位者!

那傢伙!勤勞的簡直讓太醫恐懼!生怕皇帝把自己累死!

但萬幸的是,隆慶帝的身體相當耐操,屬於天命打工人,加班十多年依舊精力滿滿氣血旺盛。

但百姓是不知道皇帝昏庸賢明與否的,他們對皇帝的一切認知都來源於想象和道聽途說。

單守才立刻出聲否決:“不可!陛下,現如今國庫中銀兩不足,若是大興祭祀,恐怕會損耗過多的銀兩致使國庫空虛。請陛下三思啊!!”

黃錦一瞪眼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你年紀輕輕的知道什麼!”

“老大人請不要人身攻擊!我也已過耳順之年。更何況是祭祀天重要,還是救治百姓重要,